阅读历史 |

第17节(2 / 3)

加入书签

不过——

“南阳怎么没有?”她问那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男子。

“好叫娘子知道,南阳那头是阴家和刘家的地盘,我们开了几次,皆不得利。无奈只能开在了与之相邻的宛地。”

郭圣通心里告诫自己急不得,如今已算相当不错了。只是心头却仍是有些不甘……

————

“萧王,邓将军帐外求见!”传令亲兵躬身在帐外道。

“快请!”刘秀说。

帐门撩起,刘秀正好起身:“仲华兄,你来了。”

邓禹做了个揖:“王,粮草已押解入仓了。”

“太好了!”刘秀扬声大笑,“今日将士们可算是不用再喝米粥了!仲华你再晚来个几日,只怕我们都瘦了一大圈啦!”

“这还多亏了寇恂寇子翼!”邓禹道,“也是王福气厚重,竟使得竹若大师相助!提前预知了这场祸事,使得郭氏夫人早有准备。方能如此迅速筹谋到粮草啊!”

“粮草能平安运至,还是多亏了你!这一路辛苦了!等败了这铜马军,我让内子给你好好做一桌哺食!”刘秀笑道。

邓禹眉头一皱,复又松开:‘罢了,罢了,萧王已将郭氏女称为内子,可见,阴氏……’

此时,无论邓禹立场如何,他都无法否认,在这件事中。郭家的确比阴家更为支持刘秀。郭圣通用自己嫁妆送与邯郸内眷,又购置粮草,甚至维持邯郸城运转之事在他心头浮起。他不由得再拜:“王,临行前夫人给了我三个锦囊。说是里头是竹若大师的预测。不可一次拆开,否则天机泄露,将不可再推测。当王心头有不解时,依次拆开即可。”

他从怀中取出锦囊来,同时,对郭圣通的称呼,终于不再是之前的‘郭氏夫人’或‘郭氏女’了。

刘秀并未注意到他对郭圣通称呼发生的变化。他如今全副心神都在那三只锦囊上。

那锦囊很小巧秀气,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不知为何,刘秀便觉得,那第一个该打开的,便是黄色。

其实,这并不奇怪,上辈子郭圣通如此爱他,自然是清楚他的喜好和习惯的。是故,邓禹不知这三只锦囊的顺序,但刘秀,却只要凭着他自己的喜好去打选,便正好能对得上。

此时,刘秀心头正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仲华兄,内子可有说,这锦囊的顺序?”刘秀问。

“夫人说,竹若大师吩咐,按萧王心头所想来定这顺序即可。”邓禹答。

于是,刘秀不再迟疑,伸手便解开了那黄色的锦囊来。锦囊之事毕竟太过玄妙,邓禹心头也是好奇不已。

刘秀从锦囊中摸出一卷好的缣帛来。

他展开细看,脸上表情逐渐凝重。邓禹心头大奇。正欲说话时,刘秀突道:“仲华,看看这个!”

邓禹小心翼翼接过那小小的缣帛,展开细看。只见里头写着——

‘以吴汉为正,耿弇为副,可破铜马。铜马可收不可杀。’

“这吴汉,我听你说过。仲华,你觉得他能领兵为主将么?”

“子颜虽勇鸷有智谋,但伯昭并不输他。这竹若大师却这般定了正副,是否太过刚断?且,历来败军坑杀之,如今并未有多余粮草养之,且,铜马军多出我数倍。若留下,后患无穷啊!”邓禹惊呼出声。

刘秀却若有所思道:“看来,吴汉的确是可以为将的。大师果然神算。这铜马军之事,我觉得大师说的也甚对。河北燕赵之地民风彪悍好勇斗狠,几乎每个青壮的汉子都是天生的战士。如今,我缺的就是壮丁,若贸然征兵。一则,我在河北根基并不牢固;二则,如今更始帝已禅位,我这萧王的名头,不知是否还有人会认了。”

“王,”邓禹道,“此乃天子旨意,谁敢不认?”

刘秀浅笑一声,并不想说出他的真实想法来:‘他想要争夺这天下,缺的便是兵士,河北这些义军叛军似乎就是上天专门留给他的,如果能把这些人收归帐下,一来绥靖了地方,二来不用扰民就得到了大量的兵源,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其实,我觉得这铜马军是该留下。”刘秀语重心长道,“若是还有一口吃食,好好的百姓谁不愿意当?谁愿意去干这贼勾当?这都是被王郎等贼人逼得啊!仲华,每每思之他们也不过是我大汉子民,却因一时不慎走了错路。我便心痛如绞啊!”

“王仁慈!”邓禹叹息道,“只是王,我军人数少于铜马军,只怕他们会……”

“他们也是我大汉的子民,也曾是我大汉的好儿郎!”刘秀打断他的话,“仲华你不必再说了,我不能因他们走错了一步,便不给他们悔过的机会。”

邓禹见劝阻不得,只得再次叹息:“将军仁义,邓禹自叹弗如!”

————

当日,刘秀便召见吴汉、耿弇二人。

深谈一番后,翌日。刘秀拜吴汉为大将军,又令耿弇为辅。遂出兵。

十日后,吴汉等人围铜马军于清阳,生擒铜马军大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