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27节(1 / 2)

加入书签

因为村里人很多都是长辈亲戚,不可能看着他们一家四口过年还凑合过。

这家给拿点什么自家种的菜、那家给拿点什么家里弄来的肉来,人情味重的同时,络绎不绝地上门的人也增加了过年的热闹气氛。

而且村子里的小娃娃们从小就在一起玩,都熟得很。

娇娇和君君都有玩得好的小伙伴,村子又不大,吆喝一声就一起在村里跑着玩了。

穷归穷、苦归苦,但过年还是很热闹的。

有了以前对比,他们娘三个在一起过年就觉得格外冷清。

虽然施开凤已经尽力地准备年货、二十九就没有再出摊去卖串串了。

在家里炸果子、炸鱼……

家里还有她买的各种水果、肉之类的年货,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

其中有很多都是以往过年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但家里面没有什么人气,是再多的物质都没有填补的、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且母子三个人离开原来的家没多久,几个人虽然离开后的日子过的很好,但时间太短了,原来的阴影没有那么快就能全部消除的。

简单来说,三个精神上带着伤痕的人坐在一起,尤其是这样最需要人气、热闹氛围的、一年一度的大节日里。

那种难受的感觉会格外明显。

甚至有可能产生一种“是不是原来过的其实也没有那么差、逃离的选择是不是做错了”的疑惑。

施开凤觉得这样不行。

所以初一的下午,就把门一锁,跟左右邻居打了招呼,就回施家洼了。

说来,她出嫁已经十多年了,出嫁后就再也没有在大年初一回过家。

就算其它因素不谈,她也是很想回来的。

母子三个从进了村子遇到第一个人开始就被人充满热情地打招呼了。

施家洼的村民们这时候也比较单纯。

没有想着施开凤是西施食品厂厂长施向南的亲姑姑。

完全没有去在意施开凤是个离婚的女人啦、为什么大年初一回娘家啦至如此了的事情。

大家看见他们都是很高兴的。

尤其是一些从小看着施开凤长大的、还有跟施开凤一起长大的村里人。

“凤女回来啦!”

“凤女俩娃娃都这么大了啊!你两个娃娃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啊?长得可真俊。”

“上几年级啦?学习咋样?考第二第三名?恁厉害!可真行啊!”

“可要好好学啊,以后你妈就要靠你们俩了啊。”

施开凤一路不停地跟人打招呼、寒暄、叙旧。

也有家里娃娃跟娇娇和君君差不多大的施开凤的同龄人扭头就叫自家娃娃来带他们两个一起玩。

娇娇和君君暑假的时候就来住过。

其实对施家洼并不陌生。

施家洼的村里人其实也不是真的不知道他们母子三个人的情况,就是熟人见了面随口聊几句而已。

没人会去在意他们说的是不是已经说过的话题、问的是不是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

因为就连施开凤也是一样。

她离婚前那十几年几乎都在自己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守着,哪儿都没有去过。

哪有什么新鲜话题可聊。

离婚后回来又忙着挣钱养一家三口。

虽然人是在县城里,也天天见到一大堆的人。

但是她一个就只上过几天学、在家里困了十几年的女人,一个人出来做生意也没个帮手,又要弄吃的给客人又要收钱、找零,忙得团团转。

哪有功夫跟客人聊天啊。

客人少的时候,她也就随便说几句。

根本不过脑子的。

到晚上回家算这一天收了多少钱的时候就都忘光了。

这时候明显也不可能拿出来当话题聊。

再说聊天要是只说自己知道的,别人一点儿也了解,那也聊不起来。

还是要说点儿大家都知道、多少沾点边的话题,才能越聊越火热。

因为施开凤母子三个手上都拿着东西,所以看见他们的村里人都知道这是带着礼上门,要孝敬亲妈/外婆家的。

因此跟他们聊天归聊天,都只是客气几句说“明儿可以定要来家里玩啊”“一会儿到我们家坐坐、我们家烧着大火盆哪”之类的话。

但是没有上手硬拉施开凤母子三个去他们家里做客。

施开凤母子三个顺顺利利地到了施向南家。

施家一大家子人都在。

年初一的下午,吃过午饭、收拾好了厨房,那是什么事儿都不干的。

也是为了新年第一天讨个好彩头。

根据施家洼这边的说法,据说是今天干了什么,今年一年都会干什么。

所以大家都尽量避免干不吉利、不愿意干一年的事儿。

下午大家就坐在一起聊天、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