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92节(1 / 2)

加入书签

还是做笔记的那种仔细深入阅读程度。

任是谁看了都不会说他是在敷衍了事的。

施向南心里也有数。

所以施向南在那儿聊天举例子,施向西就点了头。

表示他从来没有松懈过。

每天上班时间都在专心致志地继续研究新口味。

他做的跟说的也没有什么差别。

工作内容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糊弄过去的。

尤其是施向西这个工作。

他有没有研究新口味,只需要看他有没有找人试吃就知道了。

只要有新口味出来那就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住。

也没有理由掩饰或者隐瞒。

施向西也的确是基本都很规律地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新口味的产品来找人试吃。

西施食品厂都招到几个专业的试吃员了。

可想而知施向西的工作的确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更没有因为食品厂暂时不会加工生产新口味而松懈过。

施向西还反过来开起了玩笑。

“我要是不搞新口味,奖金从哪里来?没有奖金,我怎么在县城里买房子?以后怎么养你二嫂和你小侄女?”

这也是真正的、非常脚踏实地的大实话。

要知道施向南给的新口味奖励就是放在大城市里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食品厂的人敢说,在整个云山县不可能找到比食品厂给的奖金更高的了。

给出这么高的金额,别说这个负责产品研发的人是施向西了,就是换了任何人来,那也不可能停下来的。

多研发出一种口味就多一份奖金啊!

这世上谁会跟钱过不去呢是不是?

当然,施向西也是一样的。

他现在可不光是为了自己一个人。

还有老婆孩子要养,父母要孝敬的。

为了奖金努力工作也很正常。

施向南听到他这么说都忍不住笑了。

看到她笑了,施向西也笑起来。

不过这一次谈话后,施向西对于产品的口味、种类研发也更加有信心、更加从容了。

因为之前他会多多少少有一点点担心。

食品厂原材料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研发再多的新口味都不能投入大规模加工生产、以及上市。

现在食品厂一直供不应求的情况众所周知。

那会不会就算原材料供应量上来了、稳定住了,食品厂会不会想着就只生产加工这么两种口味也就够了,每天售卖的量都那么大,就没有必要去搞什么新口味。

还要冒着有可能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

如果食品厂一直不会把新口味加入大规模加工生产的计划当中。

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产品研发,是不是就只是在做白工呢?

这施向西的工作就不再是钱不钱的事情了,而是工作成就感的问题。

而那一次谈话,施向南等于是把这个问题也给解决了。

不是的,不是在做白工。

食品厂还有继续扩大规模、扩大产品口味以及种类的计划。

放心大胆地干。

当然,在西施食品厂的原材料供应得上来的情况下。

未来大动作当然不是只靠新口味了。

还有个种类的问题。

像是温长冬那边。

后半年有官方的帮忙,也陆陆续续又招到了三个专业人才。

虽然只是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经验,但好歹也是农业大学育种这个相关专业出来的。

勉强算是拉起了一个团队。

终于不再是温长冬一个人干所有的活儿。

工作进度大大地增加了。

所有人,包括温长冬都很欣慰。

他从来就不是个觉得自己是什么伟人,有一些事情就是需要团队一起努力的。

尤其他这个行业,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再合适不过。

有了团队后,他终于不再一大半时间都在施家洼的地里观察进度了。

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更加重要的方面。

不过,到底还是人手太少、时间太短。

所以施向南期待的像是身籽用西瓜籽用南瓜,还没有什么眉目。

倒是肉用南瓜的瓜子增产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进度。

这才刚刚开始没有多久,有这样的成绩施向南已经很满足了。

育种工作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的事情。

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一代又一代不能间断地努力的大工程。

至少从十几年后重生回来的施向南是这样想的。

一步一步来,她有足够的耐心。

现在整个西北市场上,她敢说就只有他们一家加工生产葵花籽、南瓜子和花生的食品厂。

否则她也不会一直这样供不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