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64节(1 / 2)

加入书签

施向南很为难。

因为她也不会起名字。

可是要是她跟施开凤的学历对比的话,她说自己没文化就有点像是在阴阳怪气小姑了。

施向南也说不出口。

可是这个名字……

施向南凝神想了想:“不能起的太文雅了,也不能绕口,这样的不好记,不利于宣传、叫更多人记住。嗯……你让我想想……”

施开凤忽然说道:“那不然就直接叫施小姑怎么样?简单也好记,这几个字我也认识,都会写。”

这个名字乍一听有点儿戏,但其实仔细想想还真不错。

“施小姑”这个牌子会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绝对不会搞错的。

重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除非有人故意照着学,那就不管起什么名字人家要照抄仿写都避免不了的。

看到施向南点了头,施开凤像是收到了巨大的鼓舞。

“这名字真能行?”

“太好了!“

施向南知道她的意思。

她可能是想说,她也可以给自己的摊子起名字了!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种进步。

不过想到要给小姑从厂里拿书看。

施向南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他们厂里其实现在没有多少书是面向所有职工、全部都可以看的。

按照施向南的要求,钟静和刘芳那边的人一起出力给收拾出了一个小的阅读室。

里面三面墙都放着找木匠打的顶天立地的大书柜。

边上放着一排又一排的长条板凳,可以坐着看书的。

但是那些书柜却大多都是空的。

唯一仅有的一点儿书是袁京和施向西当初在省城里买回来的。

但袁京买的都是维修机械方面的专业书。

这种书阅读门槛很高,文化水平不够的人是完全看不懂的。

施向西的书就更不用说了。

他买的是菜谱、食谱方面的书。

这种书现在很少,逛遍了省城也就买了三本。

其中两本是分析全国的各大菜系、然后列举几个每一个菜系最出名的一道菜来写出教学方法。

一板一眼。

而且不知道是现在出版书籍的花样没有那么多,还是技术方面还达不到要求。

虽然是讲食谱菜谱的书,但从头到尾书里都没有出现一张图片。

连黑白的都没有。

施向南这个完全靠天赋的人看了都觉得没有意思,一点用都没有。

更别说食品厂里的其他职工了。

食品厂大多数都是出力气的职工,男性偏多一些。

很多人都遵循着男人不能进厨房的老话,只会动嘴吃饭。

要让他们动手做,一个个立刻就能抓瞎。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看什么菜谱、食谱啊?

所以食品厂现在的阅读室好像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里头没几本书,而且还都看不懂。

根本没有人会进来看书的。

袁京看这几本专业书也是借走了拿到自己宿舍去看,看完再还回来换一本。

这个倒不是钟静他们办事不靠谱。

施向南又不是没有去过省城。

袁京和施向西那一回还都是她带着一起去的呢。

她能不知道现在想买书是什么情况吗?

这会儿不像是十几年后网络发达,各行各业都发达。

很多专门靠影评、书评吃饭的文化人。

各大网站会把各种类型的书籍分门别类进行售卖。

为了能多卖出去几本书,好些出版商想尽了办法去宣传。

尽可能地让人知道他们出版的书籍的优点、亮点,还有卖点所在。

腰封、书皮背面的内容简介、推荐语等等。

花样多的是。

只有想买书的读者想不到要买什么书,没有想买却买不到的类型。

可现在不是这样的。

首先整个县城就只有一个新华书店,里头还卖的大多都是工具书、资料书、还有各年级学生的辅导书、练习册。

别的就基本没有。

而且店里也很少更新书架。

今年进去看是那些资料书工具书,明年再去看,还是那些一样的名字。

连位置都没有变过。

想买些书放在食品厂的阅读室里,扩充食品厂员工们的阅读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具书资料书的话,袁京已经给做了个很好的例子。

买回来也是放在书架上吃灰,基本不会有人取下来翻看。

那买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可是县城里这样,可能市里的书店情况也好不了太多。

毕竟九河市和云山县城距离并不远。

因为要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