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87节(1 / 2)

加入书签

再说杨老板是第一个批发自己的瓜子、支持自己生意的人。

如果可以,施向南也愿意多照顾他一些、感谢他最开始的信任。

可真的有人在招待所开了房、人跑到食品厂里守着,夜里才回招待所睡觉。

要不是她坚决不允许,都有人想在她的员工宿舍借宿,在这儿等着了!

货出了不可能不卖给这样的人。

这样的狠人来个个,杨爱国这样中午到的,食品厂就真的没有货给他了。

一丁点都没有。

杨爱国两次都没有进到货,他也急了,第二次也开始在招待所开一间房,然后人跑到食品厂等着。

这都是食品厂的客户。

只要不妨碍食品厂的正常工作,他们要进食品厂,端着搪瓷缸在厂子里等着,厂子里也不好拦着。

这样的情况下,食品厂不安排三班倒是不行了。

而且也不用施向南操心自愿的问题。

厂子里生意火爆成这样,食品厂的工人们看在眼里、心里头都跟点了一把大火一样,在大冷的天里热腾腾的。

他们能进食品厂,当时也有平时关系不咋样的街坊邻里吃不到葡萄说不葡萄酸,说这种私营厂子朝不保夕,说不定啥时候就倒闭了。

他们到时候还得下岗!

可现在食品厂生意好成这样,都有人堵在厂里等着给钱拿货了。

这几年在县城里谁见过哪个国营厂子能有这样的效益?

生意这么好,食品厂怎么可能倒闭?

更何况干得多一个月的奖金也多。

工人们一个个干活都是干得热火朝天的?!

有一些脑子聪明的,早就在私底下商量着三班倒的事了。

这些人都是以前在别的地方干活,见过或者是听说过又或者就是自己干过三班倒的人。

他们一说,其他本来不知道的也知道了。

厂子里车间的工人们虽然文化程度都不高,但都是年轻人,脑子也不笨。

谁都懂得不能把钱往外推的道理!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厂子里等出货的老板们越来越多,李唐风提出三班倒,几乎车间的所有职工都要求自己要上夜班。

李唐风自然不会答应的,他安排了每组轮流夜班。

同时也公布了夜班每晚多两块钱的加班费。

顿时引起一阵哗然!

要知道食品厂的车间工人们一个月工资差不多算下来也就是一天四块钱左右。

上夜班也还是八个小时啊,就加了两块钱!

就有脑子直的人赶紧心算加法和乘法了。

这要是天天上夜班,那一个月就比原来多六十块!

家里在九河市里的纺织厂里当了官儿的一个月也没有这么多钱啊!

所以这个夜班,别说怨言了,大家都上得高兴的很。

排到夜班的人表现得跟过年一样,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还跟旁边羡慕自己的兄弟们说客套话:“嘿嘿,兄弟抢先一步要先上夜班啦!”

施向南偶然看见,就:……

幸好,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太久,施向南就接到了那位魏老板的电话。

对方告诉她,定的机器已经回国了,他会给她发到省城,让她记得去取。

施向南立刻精神一震。

不过这一次,她不准备再一个人去省城了。

大嫂作为食品厂会计走不开。

再说她已经找到了老师傅带着学专业内容,书也有了。

这时候并不着急去省城买专业书。

但二哥施向西,还有表哥袁京不一样。

二哥是做研发的,需要开眼界、品尝更多的味道。

袁京在县里找到的维修老师傅技术有限。

因为那位老师傅也是在县里工作了几十年,没见过特别先进的技术。

食品厂里的几台大机器,他也只知道一些维修原理,机器是没有亲眼见过的。

县城里又买不到什么像样的专业书。

只能去省城里看看。

哪怕省城买不到,施向南也可以托见多识广的阮美香找人帮忙从外地带回来。

可施向南又不是专业人士,还是得袁京这个学维修的亲自去说自己需要一些什么书。

施向南早前自己答应过袁京,要让他往专业的维修技工这样的方向发展。

没有机会就算了,现在有机会,她当然要带他去。

再说这是自己亲表哥。

食品厂现在效益好,他们没办法在星期天停工一整天,所以从一开始采取的就是调休制度。

每周每个员工都可以休息一天,这一天随便员工自己决定是哪天,只要提前跟小组长打报告,获得人事部的批准就行。

可是袁京和刘芳小两口来了之后,很少利用这一天休息。

就是休息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