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86节(1 / 2)

加入书签

就算施向南诚心邀请,陈秘书这样的大忙人,哪有时间千里迢迢从南方跑到西北去看小食品厂变成什么样了啊。

挂断电话后,施向南仔细地看了几遍那个陈秘书给她的号码。

似乎是个大哥大的号。

这也正常。

南方的大老板们这时候正流行大哥大呢!

接通后,对方的嗓门也挺大哥的,很粗犷响亮。

不知道陈秘书怎么说的,这个人态度还挺好,上来就说既然是陈哥的朋友,他就不搞虚的了。

报出了施向南需要的几种机器的价格。

施向南当初盘下食品厂的时候,自然跟陈秘书了解过这些机器的价格。

不然她怎么付钱呢对不对?

陈秘书都着急把食品厂转出去赶紧赶回南方了,自然也不会跟她耍心眼。

完全没有必要。

卖厂的那点钱老板根本不在意,卖多卖少又不是陈秘书自己的,他说谎干什么。

他把当时买回来的新机器的价格都告诉施向南了,最后是用折旧价格来算的,很厚道。

因此这会儿听到了对方的报价,施向南就立刻知道陈秘书打的这个招呼真的挺管用的。

对方没有骗她。

她放心了,接下来两人的交流也比较顺利。

最后施向南还问了问对方,有没有自动炒货机。

十几年后这东西很常见,价格也便宜,但九十年代初有没有,施向南是真不知道。

她没有做过这个行业,这些机器出现的时间都完全不了解。

重生这一方面也没有任何游戏。

这是幸好遇到了贵人,顺利以低价盘下了一个设备的食品厂。

眼看着气温一天天下降,天气也开始少见太阳了。

施向南已经在考虑要自己建房子、造火墙、铺地龙,用柴火来硬搞烘干了。

那时候哪能想到有个陈秘书、有个设备齐全的食品厂在等着她。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有陈秘书帮忙,这位魏老板人也很好,知无不言。

自动炒货机没有,但炒货机是有的。

施向南大喜,问了价格后,只比立式煮面炉贵一些,价格在施向南的预算之中。

她立刻也定了十五个。

施向南忙,李唐风也在忙。

上一次两班倒的时候,他已经又招了一次人,这一次再招。

主要是为了之后的三班倒做准备。

每个组的人数要保持双数,这样比较好排班,让人人都可以休息。

比如一组六个人,那就两个人上一个班这样子。

西施食品厂要招人,要说最高兴的那肯定是云山县城的人了!

倒也没别的原因,工资高!

食品厂效益好是整个县城有目共睹的,虽然是私营厂子,可效益这么好一时半会肯定倒闭不了。

县城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县里那几个国营厂子一个月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工资当天,全县城就都知道了。

西施食品厂才开不到三个月,进进出出、装满车的大货车就不用说了,老板还连司机都请了,出门就开着那个高高大大的吉普车!

听说那是首都造出来的车子。

一般都是领导坐的!

食品厂的小施厂长才多大年纪啊?

听说也就不到二十岁,都坐上领导坐的吉普车了。

厂子能不赚钱吗?

没人给施向南介绍对象,那是因为县城的人都不知道她的食品厂是背着债的。

她自己也不可能到处去说。

人家长得水灵、脑瓜子灵光,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就自己弄出这么大的食品厂来、管着这么多工人的饭碗,一般人哪能配得上?

热衷于牵红线的大多数女人们也都知道门当户对的道理。

施向南这样的条件,掰着指头数数,在整个县城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给她介绍啊?

她们倒是想给自己的侄子、外甥啥的介绍,可是再想想双方条件,人家能看得上吗?

被人知道了还得笑话她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何必给自己找没脸!

倒是有县里一些领导的亲戚,看到施向南这么能干动了心思,想给介绍年龄合适的领导的儿子。

可这样一来,施向南这个高中学历就有点不够看了。

而且食品厂虽然现在效益好没错,可它毕竟才开了三个月不到啊,私营厂子可是没有任何国家保障的,说倒就倒了。

谁能保证西施食品厂可以一直这么红火下去?

谁也保证不了。

要是施向南跟领导的儿子成了,回头食品厂再倒闭了,俩人的身份不相配可怎么办?

万一来人分手,别人背后肯定得说领导一家子势利眼。

有钱就愿意儿子跟人家姑娘处对象,没钱了就分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