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读书能知道恁多东西,我回去可得跟我家那口子说,好好盯着娃娃做作业。”

吉普212途径戈壁和沙漠的时候,正好是傍晚。

车窗外一轮红日好像放在地平线上,湛蓝的天空中布满红彤彤的晚霞。

绵延不绝起起伏伏的沙丘、偶尔可以看见被夕阳将背影拉得老长的梭梭树。

美得令人屏息。

施向南都快把脸贴在车玻璃上了,看得目不转睛。

被王永昌看见,还哈哈笑着说:“这有啥好看的?光秃秃的啥也没有。一阵风吹过来就吹咱们一头一脸的沙子。”

施向南摇了摇头,念了一句很有名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永昌听不懂,自然也理解不了,于是再一次感叹:“文化人就是好啊!我回去肯定要好好看着俩小兔崽子上学。”

他们这一趟出差,在外头足足转了半个月的时间。

到达西施食品厂的时候,阳历已经进了十二月,再有二十多天就是元旦了。

云山县这个时候已经下过好几场雪,要穿棉袄缩在屋里烤火的天气了。

不过厂里的职工们都很有干劲儿。

因为他们发了一次工资。

其中犯过错误的被扣过绩效的人领的最低工资也有一百块。

远超云山县城的大部分工厂职工了。

那些没犯过错的、还有县城里的几个零售员们一天三块钱的底薪加上提成,那工资就更不用多了。

发工资的前一天施向南给厂里打过电话。

跟副厂长李唐风和现在的食品厂会计钱秋雁都交流过,最后是他们两个人在场发的现金。

钱秋雁算出厂里发工资需要的金额后,特意去银行取了新钱回来,在罗东方和曹永亮两个人的保护下,把现金包在一层又一层的报纸里拿回食品厂。

她搬了一张办公桌在办公室外头的屋檐下,点到名的人上前领工资。

大声报出工资数目,跟领工资的人确认无误之后,崭新的大团结就发到对方的手里。

发完了所有人的工资后,李唐风在当着全厂职工面前说几句激励的话。

效果显著。

当天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就肉眼可见的提高了。

本来随着一场又一场的雪落下来,大家都冻得缩脖子缩手的,工作就容易放松。

这工资当面一发,所有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尤其县城里做零售员的几个人。

蒋丽丽被调走后,孙海这个兼职也不做了,直接进了厂里车间,施向南问过周玉芳的意见后,又从厂里挑了一个嘴皮子利索、性格爽朗的男同志去做零售员。

当天的销售量不降反增。

这些天瓜子的销售量也并没有因为天冷而降低,反而节节攀升。

这里面几个销售员功不可没。

他们跟厂里的职工不一样,厂里的人好歹在遮风挡雨的屋子里,而且大多数人一直在动,就不会冻着。

在外头拎着箩头兜售瓜子的零售员们可不一样。

他们要冒着风雪走街串巷,买瓜子的人多就要站在原地给人称瓜子、收钱找钱,必须把手掏出来。

受的罪就别提了。

不过工资也很喜人就是了。

他们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的销量都超过了一千。

也就是说,卖的最差的人平均每天也有两百斤瓜子的提成,一斤一分钱,两百斤就是两块,一个月就是六十块了。

加底薪一起,最少的人也拿了一百五。

这放在云山县城里,也是收入最高的那一档了。

尤其其中还有好几个是女同志。

工资领的比厂里的男同志都要高,正应了戏文里唱的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

几个人领工资的时候都是昂首挺胸的。

其他人都羡慕坏了。

这一次的现场发工资效果远超施向南几个人的预期。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施向南一手开起来的食品厂,每一个人都是她面试的,里头读过高中的寥寥无几。

初中毕业就是比较高的文化程度了。

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当众发工资是不是涉及到隐私问题的概念。

更何况食品厂里的工作截至目前来讲,竞争性没有那么大,工人之间是没有什么竞争关系的。

要说唯一的竞争就是他们有人会在工作中犯错被抓到、扣绩效,有的人不会,于是工资就高一点。

但犯错这个问题是某个职工自己的问题,又不是别人让他犯错的。

他想拿全绩效奖金,也可以努力争取不犯错不是吗?

这属于一种全厂职工一起努力向上的良性竞争。

每个人都没有想到要藏着掖着自己的工资数目不给别人知道的意思。

那天领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