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42节(2 / 2)

加入书签

别说炒菜了。

吃完了还得收拾厨房、清理碗筷。

施向南大多时候也在食堂里跟大家伙儿一起吃饭。

她习惯十几年后那种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厨房了,稍微脏一点就看不过眼、难以忍受。

厨房里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着厂子里职工们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含糊过去。

施向南最开始找的是一个住在附近的大婶。

说好了她就管厂里的一日三餐,吃完饭收拾好了厨房就可以回去了。

施向南都没有算她是食品厂的正式职工。

只能算是个兼职的。

那个大婶一听一个月有一百块钱,就给二十几个人一天做三顿饭、搞一下厨房卫生,这还不简单?!

一口就答应下来。

这才刚做了两天哪,今天上午施向南去市场买菜回来送到厨房的时候,婶子就跟她嘀咕了几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她一个人干不了这些活儿。

她也不是嫌钱少了,但是这么干下来,从早到晚她基本就没有能闲下来的时候。

厂子里八点开工,最迟七点半要吃上早饭吧。

她一个人做饭快不起来,几乎五点多就要来开始准备了。

职工们吃完把碗筷往厨房一放就开始干活,婶子就得去清洗碗筷、收拾厨房。

卫生搞得差不多,就要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了,下午到晚上也是一样。

人家原本想的是就做三顿饭,最多三四个小时的事儿,一个月拿一百块钱,真多!

可要是早上五点多就要来厂子厨房里开始干活,一直干到下午七点钟。

这一百块就不划算了啊!

施向南也觉得这样不合适。

而且现在煮瓜子的几个人不能去干别的。

每天厂里货物的进进出出,现在光是瓜子,以后会更多……

这么点职工确实不够用。

除非施向南把那五个在县城里零卖瓜子的女工也收回来到厂里一起干活。

但零售这一块每天稳定在八百斤以上,跟批发相比一斤多挣一毛钱。

施向南暂时没打算完全不做了。

她的瓜子收购价三毛一斤,零售六毛五,还要扣掉香料、水电、人工等等费用,一斤瓜子的本来挣得就不多。

施向南没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是想着要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1991年全国人口十一点五个亿,哪怕一个人一天吃半斤她的瓜子,她一天能卖出去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是出生在这个国家独有的人口红利之一。

按照施向南的计划,零售的钱并不是她利润的大头。

现在的问题就是她的摊子还没能铺开那么大!

现在别说是全国了,她连市里都才刚刚沾到边。

云山县城的市场已经打开,大多数人都认可了她的瓜子,一天卖出去八百斤,零售的钱比批发价高出一毛。

一天多挣八十块。

一个月就是两千多块。

现在除了下海经商成功的,全国上下,有几个人一个月挣得到两千块钱?

经商成功的人里头还有那种小本生意、一个月挣几百块就很高兴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