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43节(1 / 2)

加入书签

所以人手不足怎么办,再招啊!

说实话施向南的食品厂工资给的高,还包吃住,想招人轻而易举。

她厂里现在最多的就是搬货的人。

这个活儿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只要舍得出力气就都能干。

大姑长得高,大姑父也是个大个子,袁京遗传了父母,也是个骨架大、个头大的。

施向南目测他有一米八五。

这个头在这个年代也属于是大高个了。

看着就很有力气。

大姑听到姨奶奶的话明显心动了,但还有些犹豫:“南南,你哥嫂不会给你添麻烦吧?你真要招人?要是不缺人就算了。”

施向南摇头:“我本来就要再招人的。就是我这厂子就这么大,你们也看见了,跟深城的大厂肯定不能比。要是袁京哥和嫂子就想去南方开开眼界,在我这儿可能就不合适。”

大姑立刻说道:“开什么眼界!我们都跟村里去南方打工的熟人打听过了,去了就是进厂里车间干活,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收工冲了凉倒头就睡,第二天又是一样的活儿。”

“那些厂子都在郊区哪,离市里可远了。他们一天忙到晚也没功夫进市里去闲逛。”

“在车间里一年干到头,年年都这样,出去打工两三年了,问他们深城啥样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的!”

施向南前世自己就去南方打过工。

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跟大姑描述的差不多,韩鹏杰的熟人介绍着进了一个玩具厂。

一天到晚就坐在那里缝玩具。

上厕所都要经过小组长同意后一路小跑着去再小跑着回来。

她跟韩鹏杰是新婚夫妻,进的不是一个厂。

两人都是在家里从小被宠到大的,说是要出去打工,其实满心都是到南方长见识、挣大钱的渴望。

根本没有吃苦的准备。

两人去了就在厂区附近租了个小房子。

发了工资韩鹏杰说在车间里累死了,得吃点好的补补。

施向南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俩人就拿着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工资去下馆子。

深城的消费水平……

要是跟其他厂妹一样住在宿舍里、吃在厂子里,有人能一个月发多少工资就全都攒下来。

但要是不想委屈自己,要出去转转、要吃点好的、再时不时进城里开开眼界……

那就挣多少都不够花的。

前世施向南和韩鹏杰第一次去南方打工好几个月下来,手上一分钱也没攒到。

后来施向南家里出事,两人的火车票还是找人借钱买的。

施向南跟韩鹏杰的矛盾也由此开始。

所以她很清楚大姑说的一点没错。

去深城打工不是不可以。

但是想攒钱,就是一头扎进厂子里日复一日的干着重复的工作,学不到什么技术、也不会有任何进步。

而长时间不动脑子,脑子是会生锈的。

要是想去长见识,那就很可能攒不到什么钱。

还会发现在厂里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花。

又要长见识、又要能挣到钱,那就要脑子够灵活、眼光够好,挣得就是大钱了。

不过这样也有风险,一旦赔了,那就是连回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这都得看表哥表嫂自己的意思。

十几年没有见过,再加上两家隔得比较远,很少来往。

施向南跟表哥表嫂不熟,拿不准人家的想法。

她也不想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大姑听外甥女儿说要招人,就转头去看儿子儿媳的表情。

“袁京、小芳你们说呢?”

袁京犹豫了一下:“妈,我们再想想行不?”

倒是他媳妇小芳的表情比较坚定,只是她看了看一桌人的表情,没吭声。

原本埋头吃菜的施向北忽然放下筷子,转头对袁京说:“袁京哥,你跟着我姐干准没错!我姐的厂子这是才起步。以后会开得更大、还会开分厂!把我们的西施瓜子卖到全国各地去!”

一桌人都吃惊地看了看施向北,然后又去看施向南。

姨奶奶和大姑一个劲地夸她。

“南南真有志向!”

“好啊!真能卖到全国各地,那就是咱们施家祖坟冒青烟儿了,要回去修坟烧纸的!”

施向南可没有把自己的未来计划跟小弟提过。

因此听到他这么说她也很意外。

施向北一脸坚信不疑的样子,说话的语气好像真的看见了他姐的瓜子畅销全国的画面一样。

迎上施向南的表情,他不仅没有游移不定,还冲她点了点头。

“姐你肯定能行!”

这小迷弟的样子。

施向南忍不住笑起来:“你都这么说了,我不行也得行啊,不能叫姨奶奶笑话你牛皮吹上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