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1 / 2)
现在又怎么心甘情愿让《冬暴》再让方墨名声被逆转。
于是横空出世的孔黎鸢,便是最容易被拿来做文章的那一个。
当时她加在《冬暴》剧组的那一笔钱,被各大通稿渲染为“带资进组”;
方墨那一段话,被各种声音审视分析,用人带成孔黎鸢带资进组的隐喻;
姜曼的产后抑郁,被解读为孔黎鸢进圈后与父亲不走同一条路,是因为孔宴并不支持孔黎鸢进圈的有力证据。
无数人想知道,她究竟知不知晓母亲产后抑郁的事情,她是否认为姜曼的产后抑郁与她有关,是否是因为这件事才进入娱乐圈弥补姜曼当年退圈遗憾?
这件事是否让她和孔宴的关系变差,以至于孔宴在她拍摄《冬暴》和《蓝色书本》期间未曾露过面,还是因为纯粹避嫌?
还有她的加州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是否真的是造假得来?她的论文到底有没有价值?
为什么她一个管理学硕士要进娱乐圈?这里面的水分究竟有多少?
众说纷纭,甚至有些说法自相矛盾。
却还是让孔黎鸢过往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角落被扒得干干净净,甚至是她还在姜曼肚子里的那个时期,都遭到了质疑。
让她在姜曼的墓园,被堵得水泄不通。
她疲惫地躲那些虚白色的闪光灯,压低自己的鸭舌帽。
并不知道她为何在拿下最佳新人奖的当晚,就突然陷入这样一场四面八方而来的自证陷阱,也不想回答那些显然回答完一个还会有更恶毒的另一个在等着自己的问题。
只是漠然地望墓园里高高的墙,忽然觉得自己还不如就这么躺在里面,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墓碑,上面只写一句“滚”。
这样什么都可以到此为止,什么声音都可以听不见。
就算那些媒体那些舆论来掘她的坟,她也只剩一具空荡荡的骨架,血肉早已被蛇虫鼠蚁吞噬殆尽,回答不了任何问题。
她的人生里可以不提及姜曼,也可以不提及孔宴,就当孔黎鸢这个人从来没存在过。
她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觉得一切就应该停止在十岁那年的夏至黎明。
但是在虚空飘渺的闪光灯下,还有嘈杂喧闹的人声中。
她牢牢攥紧自己止不住颤抖的手指,突然在衣兜里摸到了一条冷冰冰的东西。
——是一条项链,被她一直装在身上。即便吊坠是ava。
却也足以让那张年轻的面庞,从模糊朦胧的记忆长河里穿梭而来,清晰分明地出现在她眼前。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背后的人影憧憧,忽然就变成了加州浸染血色的黎明。
那些刮过来的冷风,忽然变成喷洒在她颈下混杂着血腥气的鲜活呼吸。
堵在路口的那些摄像机,如幻影般迅速后退,散成无数个细小尘埃。
只剩下那个年轻女人还站在她面前,还是那样饱满而松软的模样,敞着被鲜血淌满的一张脸,垂下的无名指指关节一个偌大的伤口,血从口子里疯狂地涌出来,又源源不断地滴在地上。
她气息微弱地朝她笑,然后对她说,
“还你了,一路顺风。”
于是脑海中的一切都倏地停止,只剩下这一张脸,这一句话。
孔黎鸢停下脚步,转而抬起眼,望向成堆的、模糊却又好像张开血盆大口的脸。
她不记得她那天到底说了什么,好像是十分坦荡地说,关于姜曼老师的事情,大家可以去问孔宴老师,想必他会比我更清楚;
好像又是说,自己已经委派律师处理这件事,如果有人再议论自己的母亲,她将会以法律途径解决。
只记得,在那一天之后,她遇到了现在的经纪人。
相比单打独斗,运筹帷幄的专业团队自然在处理这些谣言和事情更加有效。
该澄清的都立马发出声明,该控制舆论场就控制舆论场,该告的立马告,该引火的立马引火。
孔黎鸢在墓园前的一番话,被公司用以当作突围的重点,大量孔宴过往的采访记录被抛上水面,用大量稿子加以剖析,再加上方墨在微博发表“和她爸是谁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一番言论。
于是这场原本对准孔黎鸢和《冬暴》的舆论风波,转到了在此次事件中销声匿迹的孔宴身上。
孔宴是个相当聪明的男人,在第二天就出来回应,否认自己为孔黎鸢投资进组《冬暴》,同时斥责那些吃人血馒头的媒体,基于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爱女爱妻人设,他不得不这么做,不得不成为经纪团队公关方案对准的靶子。
经纪人给孔黎鸢提出建议——既然她和孔宴之间并没什么情分,那么一切该利用的都该利用。你不利用他,他也会利用你。
这场舆论风波比孔黎鸢想象之中更快落幕,那时她已经进组《记忆开端》,在鄂尔多斯拍摄杨鹭追凶的戏份。
这个在一众流量明星里选中她一个电影新人的经纪人,有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