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节(3 / 5)

加入书签

水了不少。

到了09年,出口又好了些,各大工厂开始陆续增加人手,可是很多老板都对接下来的经济形式很有疑虑,接到多少订单,就请多少人,请的时候都签的短期合同,配套也是能省则省,食堂自然没怎么扩充回去。于是很多人都去买饭盒吃,让工业园附近几个提供外卖的小饭馆赚得盆满钵满。

李穆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他看到过新闻,当然这个新闻的主题不是说那些饭馆老板的创业经历,而是揭露地沟油的——当时工业园有很多人投诉说吃了那些外卖饭盒就肚子疼不舒服甚至拉肚子,可是卫生城管老是不来管,有一个记者就去那些饭馆里面当服务员卧底,揭露了这些饭馆长期使用地沟油和不新鲜的猪肉制作饭菜,厨房里面污水横流,饭盒也是伪劣产品。

绿宝餐厅

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了减少冬阳玩具厂人力资源的浪费,李穆决定要在冬阳玩具厂这儿开一家餐厅,做工业园那些工人的生意……就将错就错叫做绿宝餐厅好了。既然是做工人生意的,就一定要走平价路线,成本一定要控制下来。李穆让人把冬阳玩具厂距离大门最近的办公楼收拾收拾,打上招牌“绿宝餐厅”,就算有了店面了。食物在紫罗兰那儿预处理,到了冬阳玩具厂这儿用微波炉热一下,然后分装,再送到订餐的地方。这些工作当仁不让就是冬阳玩具厂的职工来干了。

冬阳玩具厂剩下的40多个人,虽然以前都没干过餐厅的活,不过风雨飘摇了这么久,眼看工厂没订单快要破产了,也只好答应了下来。挂了牌子,发了请帖,挑了个黄道吉日,李穆就准备开张了。虽然不过是一家卖饭盒的小餐厅,李穆还是通知了王市长。

王市长见到李穆的请帖,立即就打了个电话,“小穆啊,你怎么在工业园那儿开餐厅啊?那里可没有什么客源啊。”工业园离市区比省城大学还远,虽然路修得很好,可是商业一向不怎么繁盛。只是在厂区的宿舍之间,有一些超市杂货早点摊什么的。

“没有,其实就是个食堂,兼经营一点外卖的生意。上次蔡司长问过我们这儿有没有绿宝餐厅,我就想着干脆搞一个好了。”李穆说。

“哦,原来是这样啊,干得好。”王市长说,“你那儿可要开久一点,不要开两天就关门啊。下次蔡司长来,我就带他去那儿吃饭。”

“那儿条件可能不太好。”李穆吓了一跳,连忙辩解说,“原来是工厂的办公室而已。”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呢!装修好一个房间不就行了!”王市长说,“其他地方随便弄弄就好了嘛。到时候再叫两个大厨去,不就完了吗。你给我好好装修啊,开业的时候”

王市长有吩咐,李穆只好答应了下来,现在距离开业只有几天时间了,李穆只好出了大钱让装修队伍加紧时间装了一家大房子出来,先装空调电视,挂塑是来不及了,只能贴墙纸,吊顶也来不及,只能在天花板上面装一个大吊灯,然后贴满了led的发光灯带。音响是没有办法了,干脆不装。再从卢思雅那儿花了十几万买来一套仿古的红木家具,希望王市长看不出来。

到了开业那一天,王市长亲自来了,还带着十几个心腹手下过来捧场。他对着李穆赶工完成的房间大加赞赏:“虽然装修不怎么样,可是这套家具不错,花了多少钱啊?”

“十……十八万。”李穆说。这里面也是打了折扣的,卢思雅其实收了李穆十四万,另外四万是李穆加的。万一要是以后有谁看上了这套家具,李穆打算按照18万的价格转让,免得白辛苦一场。

“十八万你买得到这么一整套明朝的黄花梨?”王市长不信,“就是这一张椅子,起码也得4,50万了吧?”

看来卢思雅的做假古董的本领还真不错,这套黄花梨,据说某些看起来不起眼实际经常被检验的小木条构件,用的是真的古董黄花梨,其它部分一小半用的是现在的黄花梨,一大半用的是其他木头,粗粗看几眼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可要是落在行家手里,仔细一检验,那就很容易被看出来。

这时候李穆又不能说真话,这明显是说王市长眼光不好,也不能按照真古董送给王市长,否则的话一旦被发现,那可就糟糕了——到王市长这个位置,身边的各种专家多了去了。这一套东西又不是真古董,很容易就会被看出来。那时候王市长可不会听李穆这边专家的辩解。

“这一套家具,其实……”李穆只好这么说,“其实只值一万八千块,我正嫌不够高档,想要换一套。”

“送给我了是吧?”王市长却是会错了意,“小穆啊,一万八的东西也不能乱送啊,不过你都买了,我退回去也太不近人情了,下不为例啊。回头给我送到碧蓝豪庭去,我在那儿有一套别墅……下次说一千八,知道吗。”

“是,是。”李穆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到时候把这套东西打包起来,再买一套真的送给王市长吧,“不如说一百八,超过一千,那就可以立案了啊。”这话一出,席上十几个人都哄笑起来。

杨局长还说:“一百八也不保险啊,万一要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