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主角光环[快穿] 第178节(2 / 3)

加入书签

人回道,“听说这婚事是京城里的老国公定下的,哪怕老国公去世,后人又怎么敢违背遗愿,退了这婚事。”

“连知府大人都对贺家宽待几分,还不是因为看在国公府的面子上。”

说这话的人不免带些酸气,论家世门第,哪怕贺家是从京城来的,放在江南也不过平平,但光凭这门婚事就与他们不同了。这也是为什么贺家夫妇怎么也不愿意舍了这门婚事的缘由。

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再往上的高门勋贵,甚至皇家,想要跨越阶级何其难。男子可以寒窗苦读科举取士,参军从戎建功立业。女子则更多只有嫁人这一路了。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台上唱腔婉转,一生一旦两个伶人水袖翻飞,粉墨重彩,眉目生情。这开场的还不是那新戏,还是简单的才子佳人一波三折最后合家团圆的戏码,就这样看入迷的人还有不少。

就是身边的丫鬟芸儿也看得两眼发光。

萧函想着,就是在这古代世界发展丰富精神娱乐,想必也能挣不少钱财,甚至留名一时。

说的是一少女偶然在山野间救下受伤的狐狸,悉心照料后放生山野。数年后狐狸前来报恩,表露身份乃是青丘狐族太子,对其一见倾心,意欲迎娶少女为妻。

这一出狐狸娶妻却是吓坏了少女,道自己尚有父母在家,不愿远嫁。那狐太子却是不依,硬是让少女坐上了花轿。

后送嫁途中路过一葫芦道人将其拦下,声道人妖殊途,这段姻缘本就不被天意眷属,也非两情相悦,岂可凭一己私欲强娶回去,坏了天理纲常,报恩变害人。

经过一番漂亮的斗法,最终狐太子及其臣属仆从,奈何不了葫芦道人实力高强,只得败退。葫芦道人将那少女解救送还归家,与父母共享天伦。

期间还有不少看客磕着瓜子点评,“这报恩非得娶亲,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妖怪的习俗?”

“那狐太子化成人形长得也挺俊美的,又是奉上金银珍宝,真心实意求娶,为什么那姑娘不愿意嫁呢?”说这话的还是二楼处用帘子挡着的一些女眷,私下议论着。

有上了年纪历经世事的妇人道,“嗨,再怎么尊贵,也是妖怪,难不成和狐狸洞房,而且还要远离父母,此生再难相见。连那葫芦道人都说了人妖殊途,不成姻缘,这说的应该就是门当户对,不能随便许人。”

萧函六觉灵敏,听了只觉得这台上的戏有趣,台下的话也是世态百相。

等到第二个戏目上来,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一陶姓寒门年轻书生,父母早逝,又家贫无钱读书,便索性入赘了一富户家。岳家督促他上进读书,好早日考上秀才举人。书生就在岳家安排的山上竹屋静心苦读。春去秋来,竹屋门前的桃花盛开,满树灼灼之华,书生在树下吟诗,好一番风流。

当夜,书生就听到有叩门声,开门一见,竟是位貌美的粉衣少女,自名桃华,声称落难至此,请求书生收留。

那少女生的花容月貌,性子又温柔多情,还对书生倾心不已,书生也没有推拒,将其留了下来,此后桃华就留在竹屋里为其打扫研墨,红袖添香,两相缱绻。

戏唱到这里,台下就有人开始嘀咕了,“桃夭说不定就是那桃树幻化出来的花妖吧。”

“即便不是桃花妖,也肯定是山野间的妖精鬼魅吧,深更半夜的山上,哪里会出现什么良家女子。”

“美人投怀送抱,哪有拒绝的道理,而且说不定是仰慕他的才华自荐枕席。”

不以为然的看客多是男子,自古男子三妻四妾,这顶多算是个没有名分的外室,山上清冷寂寞,聊以慰藉也不算什么。

而楼上的一些女眷看着心里不爽快,却又不好多说,免得被人指摘善妒。只能暗啐一句写戏本的人,写的什么玩意,尽是成全了男子,想那书生家贫穷酸,便有富家女和岳父倾力资助,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山上读书读得闷了,就有桃花幻化成美人红袖添香,无一处不顺心如意的。

台上的戏继续唱着,书生妻子到过山上竹屋几回,送换洗衣服又送亲手做的羹汤,隔段时间就要来探望的。那少女桃华果然是竹屋前桃花所化,每每都能施术法隐去身形,让书生得以遮掩此事。

夜里书生拥桃华入怀,一番郎情妾意,说这不是长久之道,又言他妻子善妒,岳家满是铜臭味又轻视苛待他,让他受了许多苦楚折磨,唯有桃华一妖是真心善待他。

那桃华本为桃花妖,生出灵智还不到百年,懵懵懂懂又对书生倾心,自然是对他的话无不信任百依百顺。

于是书生便教唆桃华用法术谋害他的妻子和岳父岳母,称唯有这样他们才能下山长相厮守。

戏唱到此处,书生的丑恶面目展现,台下看客无不震惊,原以为不过是个三心二意的才子佳人故事最后坐享齐人之福罢了,想不到书生竟有如此恶毒的心思。那桃花妖不知人情世故,一心恋慕情郎,但台下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书生分明是要谋财害命,将岳家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