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主角光环[快穿] 第134节(1 / 4)

加入书签

宣阳夫人还后惊自己差点得罪了陆大夫,不然对方也不需要做什么,光是不说出小郡王的身体问题,也不愿费心医治,她就哭都没地方哭去了。

……

自那日后,萧函在郡王府里的待遇蹭蹭往上涨,本来因为她是医治太妃的头疾就被视为贵客,现在的待遇仅次于太妃和小郡王之下了,甚至见到他们也不用行礼什么。前者把她当郡王府的大恩人座上宾对待,后者则是见到她就唯恐避之不及。

小郡王成青濯也没想到自己流血不流泪的堂堂男子汉,当朝郡王,居然会有一天怕起吃药来。

还真是一天四五顿,而且那药味之苦,平生难见,他甚至都忍不住问一句,“陆大夫,这药怎么这么苦?”

萧函微微一笑,“自然是良药苦口利于病。”

小郡王回想了一下自己应该没什么地方得罪了陆大夫吧,对方又是一派淡然自若,镇定从容不亚于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名医,应该是他小人之心,误解了陆大夫的高洁品行。想想陆大夫费心为他祖母医治,那日说的话也在情在理,令人信服。

不信也没办法啊,小郡王倒是想不喝药,可在祖母的严厉和母亲的泪眼下,也只能每日捏着鼻子硬是灌下去了。几天下来,他都感觉自己快成药罐子了。

见到陆大夫就想起喝药来,都快形成心理阴影了。

萧函一下子成了郡王府的特殊存在,她也愿意为府上的人诊脉开药方,反正既增长了经验,又不会少她的药费,但其他人哪敢来找她,生怕耽误她为太妃和小郡王。

其实萧函也没多耗费精力的,为太妃治疗头疾还余下三个疗程,若非一次性结束太妃经受不住,萧函早就做完了,药方时不时随病情好转程度调整一些,也不用她采药煮药,这些事郡王府的人都会做好,光是懂医术打下手的仆从就有好几个。

小郡王的问题更简单,若真是什么疑难杂症,萧函可能还要琢磨一下,但缘由在修习的枪法武学上,甚至最简单最快速的,萧函都能甩出一本调养身体的先天功法让他辅助修炼,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还不急,拖个一年半载好好调养都没问题。

等萧函提出要回家一趟,太妃不仅一口答应了,还给她配了几个武功高强的侍卫保护她的安全。

魔教妖女

见女儿回来, 陆父陆母自然高兴, 陆母拉着她问了许多, 在郡王府住的好不好,吃不吃的惯。便是知道郡王府那样的高门府第饮食起居一应都是好的, 但在做父母的看来,一段时日不见,都觉得孩子瘦了。

陆父问的就多是医术上的事了, 关于小郡王的问题不便透露,但太妃的头疾诊治,萧函细细与陆父详谈了一番, 包括她如何施针,陆家医书上那门针灸术是精妙, 但也不可能照本宣科, 还是要根据病情轻重, 新疾宿疾,病人老弱做出一定调整, 制定施针方案, 而这些都是丰富的病例经验。

陆父微微颔首,冲女儿露出笑容, “你将你说的那些都可记在医书上, 以后陆家医术也要靠你传承下去了。”

那本陆家传承的医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需靠每代传人不断完善补充各种病例经验。

萧函还对陆父陆母说起了一件重要的事,京城那边传来圣旨,过几日太妃就要启程去京了。她认真道, “我正在为太妃娘娘医治头疾,少说也还要一两月,中间不能断,所以也要随太妃一起去京城,我希望爹娘能和我一起走。”

陆父陆母都有些惊讶迟疑,去京城?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在蜀州他们都住了十多年了,邻里街坊乡亲都熟悉,再者故土难离的,医馆还需要有人打理。

哪怕舍不得女儿,但这事上,陆母也是听陆父的。

萧函又道了一句,“太妃和小郡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她这一句话,立刻令陆父陆母脑补了许多,想想女儿正在为太妃医治这么重要的病,此去京城少说也要半年,太妃的病还可能还会牵扯到什么权贵之争中,太妃和小郡王还希望女儿带上家人一起走,说不定是怕女儿在京城为太妃治病时,他们做父母的被人拿来要挟女儿做什么,到时候害了女儿怎么办。

陆父顿时就紧张起来了,揪着胡子,想了许久,重重叹了口气道,“那好吧,待我和你娘这两日收拾收拾,和你一起上路。”

女儿为太妃娘娘那样的贵人诊治,还是令他们放心不下,在蜀州的医馆和乡亲的感情,与女儿相比还是轻了许多。

见陆父答应后,萧函心里也放下了心。

事实上走到这一步,让陆父陆母和她离开蜀州,这才是萧函真正的目的,她在这个世界不可能一辈子守在陆父陆母身边,但又要保护他们平安万全,迁居去京城是她很早便有的念头,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哪怕瞒住了她是魔教教主叶青琼之女的身份消息,也保不准哪天有个无视法纪的武林高手到蜀州这来折腾了。陆父陆母都是不会武功的平民百姓,遇到危险也是被殃及的下场。命只有一条,有任务在,萧函总归该小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