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吴州巡抚,近海复查,渔民边梭丰余,一日三四迁,忙晾海产。盛产红蟹,酿使之醉,是蟹生。进献皇上,乃与民同乐……”低微而清朗的声音在暗夜笼罩的御书房中娓娓而言之。

“且罢。”长于云炽打断道,将连君清手中的奏折拿过,飞快看了两眼,写下:此等作物与朕无用,唯有实事。

长于云炽扶额,深深叹了一口气:“朕夜深批阅,就是为着此等奏章?”

连君清将批阅过的奏折放置好,眼前是堆叠如山的政务。虽然这一整日皇上已将重要的事务先行处理,但所剩细事也不能处理完全。

明日开始便是十日选妃之礼了。

可惜他能为皇上做的实在太少……

“要是君清能帮朕批阅便好了。”长于云炽叹息道。

连君清听到此话,犹如编钟敲响一般惊醒,郑重说道:“这使不得,皇上。”

虽然他正为皇上读阅奏折,可他清楚地知晓臣子涉及政务的界限。

事轻,不问,不答。

他一开始提出读阅奏折之时,只是想暂且纾解皇上的烦闷之情,可越发察觉皇上对他的信任,更是让他时刻谨记奉公克己。

一阵匆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门外“咚咚咚”响起急促的门声。

“进。”

灰雁急匆匆进门,将一份信件递于长于云炽面前——是北边的莫校尉传来的。

连君清此时已规矩地站在一旁,从皇上愈加皱紧的眉头间隐约觉得是非好事。

只见皇上拍桌而起,“北漠竟起战了!”

她立马吩咐灰雁下去召见官员前来商讨。

连君清职位低微自是不能参与,他行礼道:“皇上卑职告退。”

“嗯。”长于云炽轻点头。

在连君清离开前,长于云炽细致地发觉他眼神盯着某处停留了半分,向下看去,原来是暗羽鎏金的香囊配饰掉落在地。

由于北漠发起了战争,原定第二日开始的十日之礼便往后延。

三天不休的战事商讨,所幸北漠夷蛮突袭了边境大城的储仓,便暂时退回,长寻军的军队又赶忙重新布排,局势才勉强稳住。

正在长于云炽紧盯战事,思虑谋划当中,另一边,民间关于北星陨落的传言又顺势兴起。再加上不少官员也有如大旱望云霓之势,十日之礼又很快提上日程。

只是时间上,由原来的一整日改为只有夜晚。

将将几日,去阿煦宫服侍的妃侍们,除了方妃被留下过夜之外,其余皆不得留,其中重臣之子更是被折臼了一只手臂。

而连侍君则是因突发的伤寒告了假。

长于云炽去探望他时,被平才请退在外,隔着数米,望着连君清拖着疲累的身躯,带着咳疾抱恙,让皇上以凤体为重。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十日之礼,还未定下一个妃子,北漠便爆发了。北夷蛮一连打下三座城池,举国忧灾。

长于云炽一整日都在为战事部署,不知什么时辰在御书房迷蒙睡着,凌晨时分又悄然醒来。

青雀伺候皇上洗漱穿衣后,递上昨日傅太医去探视连君清的纸条。

长于云炽打开,明媚的杏眸垂了睫,神色低沉。

“上朝吧。”

朝中又开始有官员提起北漠发战无非是想掠夺粮食,只要献出部分粮财便可换取北漠的和平……

“要战便战,长寻国之钱粮,朕宁予前线将士,予乡里百姓,也不向夷蛮苟且安宁!议和之事从后不必再提!”长于云炽坚决道,“非一心向战者,便自请辞去。长寻无需一昧落后不知疾苦之人。”

皇上坚决的态度让朝堂的官员齐齐跪拜,道“皇上万岁。”

其实从先帝开始,女帝便不主张议和,如今,皇上以如此决然的态度说明,无人敢顶风反抗。

长于云炽来到了谨雅殿。

明明为这宫殿起名才不过多久前……

她大步走入殿中,不用宫人通传,已直径来到连君清寝殿中。

宫人们皆被吓了一造,连忙跪下行礼。

连君清也察觉到皇上异乎寻常的神色,从床榻上下来,行礼跪拜道:“不知皇上前来,有失远迎。”

长于云炽阴沉着紧盯眼前清隽削瘦的人,未言。

身后的青雀招了招手,将房中的宫人带出了寝殿。

霎时间周围一阵沉寂,只有床边的帷帐在秋风吹拂下瑟瑟抖动,宛如雷鸣前的萧索与压抑。

连君清从未见过皇上如此情形,心中惶惶,却又隐约猜到几分原由。

“汝为何背叛朕?”长于云炽啮齿道。

连君清身形一怔,沉默不言。

长于云炽快步走进,一手将连君清脖颈捏住,手骨立现迫使他抬头,怒目道:“你……为何要背叛朕?”

连君清俊朗的面容上一片苍白,再加上多日的病色,惨白得犹如柏木被大火燃烧后仅剩的灰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