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以貌取人 第29节(1 / 3)

加入书签

三叔婆把汤盛出来,端到客厅,让赖思归去交他们吃饭。

赖思归走到后门,看见渐大的雨幕里,严慕穿着雨披,脚上不知哪里弄来一双雨鞋,弯着腰卖力地一下一下通水沟,水沟里的水渐渐变宽。

他两脚岔开,分别踩在水沟两侧,右脚脚边是一堆发臭的淤泥,三叔公替他打着伞,但风挟着雨不漏边际地刮过他锋利笔挺的鼻梁。他垂着眼,眉目专注,宽厚的背把雨披绷得光亮,透过雨幕,赖思归感觉到了那底下的力量。

三叔公回头看见赖思归站在后面,挥挥手说:“雨大了,别站在这。”

赖思归“哦”了一声,说:“叔婆喊你们吃饭。”

严慕没回头,“你们都进去,快好了。”

三叔婆生气地举着锅铲过来,“都给我进来,否则就别吃饭了。”

一边催一边推,水沟倒也彻底通了,严慕拿着铁揪去洗手间洗手。

赖思归看了眼洗手间,问三叔婆:“叔婆,你还没告诉我叔公怎么驯得他?”

☆、

阿嫲多讲究,做了几道预示好兆头的家常菜,让赖思归和严慕各样都尝了一遍。家里平常只有老头老太相伴,过节看到小辈,恨不得把好的都留给他们。

赖思归吃完一轮,到后面吃得越来越慢,可用细嚼慢咽来形容。阿嫲见她碗里要空了,忙又给她添了一个芋头,嘴里念:“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

“芋”在江林话里与“护”、“路”谐音,除了三叔婆念出来的寓意,还有护子护孙的意思。在江林老太太眼里,芋头可是好东西。

赖思归看了碗里一眼,抬眸冲三叔婆笑了一下,慢条斯理拿起筷子夹起馒头大的甜芋头,咬了一口。

严慕瞥了她一眼,继续跟三叔公说话:“等雨停了,叫人把后门修一修,顶楼的屋顶也重新弄。”

三叔公说:“搞这个干什么,就我们两个老人住,影响不了。”三叔公摆摆手,“不费那个钱。”

严慕也没再坚持,问:“最近腿怎样?”

“老样子,下雨天时间一久,这边关节就涨,习惯了。”三叔公不太想谈这个话题,看赖思归,“小赖,来,再多吃点。”

三叔婆忙附和,“来,小赖再喝点汤。小慕你也来。”

严慕终于笑着开口:“别给她盛了,吃不了。”

“慢慢吃没关系,吃不完放着也没事。”三叔婆热情依旧,“雨停了,我带你们去土地庙听香,可热闹。”

江林人中秋这一天,会去庙宇祭拜,问卜心事焚香祷告,祷告后持香去喧闹处,出门第一句入耳的话即为依据,有点测字的意思。所以这天人们在庙宇都尽量多说吉祥话,此谓为听香。

三叔婆说着就起身去准备祭拜的供品,赖思归笑着点点头,舀着汤慢慢喝。

严慕嗤笑一声,低声说:“吃不下就别吃。”

赖思归没理他,依旧保持原来的频率,咬口芋头配勺汤,吃得不紧不慢。

吃完收拾好,雨夜停了,地上积了一小坑一小坑水。三叔婆挎着竹篮出来,篮子里放了香烛和两盘水果糕点,还有一碗蒸番薯芋。赖思归站在门口等她,三叔婆刚出来,小碎步又跑回去,“瞧我这记性,还有纸钱。”。

村里靠海,风比别的地方大,吹得赖思归的长裙勾出两条腿的轮廓。严慕走出来和她站到一起,递了把伞给她。

赖思归不想带,“雨停了。”

“给三叔婆带的,你可以不用。”

赖思归拎过来,严慕觑了她一眼,“看不出来,你还挺会讨长辈喜欢。”吃不下硬塞,乖得让人刮目相看。

“讨长辈喜欢?”赖思归嗤笑一声,淡道,“尊重而已。”

严慕揉揉她的头发,“跟新媳妇上门似的。”

赖思归斜了他一眼,“蹬鼻子上脸。”

“不高兴了?”

赖思归不答,严慕放在她肩上的手滑过来,掐了一下她的脸,“老人喜欢热闹,没其他意思。”

“我还不至于。”赖思归随口问,“叔公儿女呢?”

三叔婆出来了,严慕回头看了眼屋里,对赖思归说:“别乱问。”

……

土地庙离得不远,一路过去公路两旁很多新砌的房子,赖思归挎着篮子,边走边听三叔婆说话。

庙前有一小段路没修,泥土地坑坑洼洼。三叔婆走在前面指挥她,“篮子给我,这路你没走过,跟着我的脚印走。”

小小一段,赖思归的鞋跟一不小心踩进水坑,滋一声,溅了一脚泥。

三叔婆“哎呀”一声要回来扶她,赖思归笑笑,“没事。”一脚跨过去,站到水泥地上。

土地庙前,很多中年女人带着小孩,持香说说笑笑,甚至也有男人在庙前焚香,上午的雨天一点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三叔婆去上香,赖思归自己一个人站在旁边看。

三叔婆点了香过来,让赖思归一起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