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廿三〕波斯议定(1 / 22)

公非辅,乃摄也(廿三)波斯议定

大明泰昌元年、公元1604年秋,大不里士城笼罩在晨雾与硝烟交织的氛围中。奥斯曼帝国的火炮声仿佛还在阿拉斯河畔回荡,波斯帝国的统治者阿巴斯一世站在萨法维王朝大不里士的旧宫城墙上,凝视着城外被战火焚毁的村庄。

这位33岁的沙阿正值盛年,上唇留着两撇刀锋般的胡子,鹰视狼顾,顾盼自雄。此刻的他身着锁子甲,外罩绣有十二伊玛目纹章的丝绸长袍,腰间悬挂着镶满红宝石的波斯弯刀。

他的右手习惯性地摩挲着刀柄,左手则握着一封来自阿拉威尔迪汗于凌晨派人快马加鞭送抵御前的密信——十多天之前,明朝安西总督李廷机与自己的特使阿拉威尔迪汗会晤,提出了震撼性的合作方案。

“沙阿陛下,大维齐尔阿拉威尔迪汗求见。”宦官的通报声打破了死寂。阿巴斯转身时,晨曦恰好穿透云层,照亮了他鹰隼般的面容——鼻梁高挺,眼眸深邃如黑海,胡须修剪得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

“看来,我的大维齐尔依旧精力旺盛,信使快马加鞭而来,也只比他快了半日。”阿巴斯一世面无表情的评价了一句,这才缓缓道,“召集诸位重臣于议事厅候驾。”

不多时,富丽堂皇的议政厅内,六位身着华丽锦袍的大臣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分别是:

阿拉威尔迪汗:大维齐尔,年近五旬,阿塞拜疆土库曼部落领袖,帝国军事与财政的实际掌控者,曾在1598年收复大不里士战役中大败奥斯曼。

米尔扎萨利赫:外交大臣,亚美尼亚裔,精通五国语,曾出使伊斯坦布尔,深谙东西方外交权谋。

戈拉姆阿里汗:禁军统领,格鲁吉亚奴隶出身的军事改革派,主导建立了波斯,窗外传来远处奥斯曼军营的号角声——是的,该死的奥斯曼人虽然打输了会战,却很快又在大不里士城外慢慢聚集着军队。波斯虽然打赢了会战,但分兵收复高加索地区丢失多年的故地之后,一时却也无力出城驱逐。双方显然都在舔舐伤口,同时为下一场大战聚集力量。

“沙阿陛下同意合作,”大维齐尔递上用金粉书写的协议,“这是协议文本,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附加条件:其一,贵国商人与我波斯人长相各异,去往巴格达不会遭到奥斯曼人怀疑,因此我国需要贵国暗中帮助我们在巴格达的间谍网,以便我国早日收复两河流域——这也是贵国首相阁下所期望的;

其二,所有技术传授必须在波斯工匠的全程观摩之下进行,不得保留后手,只有我方确定学会,并且试制成功之后,方能认定交易达成。”

由已经学会波斯语的京华商人充当的特使点了点头,取出一幅丝绸画卷——上面绘着明军在西域修建的坎儿井与轮轴翻车:“我朝高元辅说,合作的基础是互利。这是我们在安西使用的屯田技术中最重要的两种,贵国在里海沿岸稻田也可以试试……这是元辅免费赠送的,无需贵国提供回报。”

阿拉威尔迪汗凝视画卷,忽然大笑道:“高首相果然是当世人杰,深谋远虑令人钦服。请回禀尊贵的首相阁下,波斯的弯刀与大明的智慧,终会让奥斯曼的新月旗在两河褪色,直至颓然落地。”

“另外,”大维齐尔道,“我们波斯人素来好客,既然客人如此大方,我们也万万小气不得……我会为首相阁下亲自挑选上等阿拉伯马四百匹,其中公母各二百。我愿向珍珠(故意错字)起誓,这四百匹马都会是最顶尖的配种良马,绝对价值连城。”

阿拉伯良马对于高务实而的确珍贵,他前些年花了老大的劲也没搞到多少,以至于新品种良马的培育虽然一直都在有序推进,但说实话速度确实不算快,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基因尚不稳定”。

所以,如果真如这位波斯帝国大维齐尔所,是由他亲自把关的顶尖配种良马四百匹,那确实可以称得上“价值连城”了。

特使连忙称谢,笑纳了这份意外之喜——哦,当然,也不完全意外。毕竟对于堂堂大维齐尔来说,总不好真的白收那样一份大礼。礼尚往来,交情才能长久,他若真的一毛不拔,恐怕大明国内知道以后,对于将来大明与波斯的关系,少不得要重新权衡一番呢。

特使告辞之后走出门外,抬头看了一眼夜空。大不里士的星空璀璨如波斯细密画一般。

他或许不能透彻地看穿近期双方之间发生的一切,但无论如何,两个偌大的帝国正以技术与贸易为纽带,编织着一张对抗奥斯曼的大网。

萨法维波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乃是世仇,同时还有经济贸易上的巨大利益冲突。而大明之所以横插一杠子,除了高务实要悄然将大明的影响力神不知鬼不觉地拓展到欧洲,尽量影响欧洲发展的进程之外,同样也是因为奥斯曼人堵死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既影响了直接的商业利益,也反过来促进了欧洲的大航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