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崛起香江 第882节(1 / 3)

加入书签

“李小龙真功夫踢爆‘东亚病夫’!七小福轮番表演惊世骇俗!”

“石志坚一首《龙的传人》,令人泪流满面!罗文霸气开唱,高呼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除了神话集团自家掌控的《东方日报》开始对首映礼大肆渲染,进行连番报道之外,香港其它媒体也坐不住了,什么《明报》,《星岛日报》,甚至鬼佬的《虎报》都开始刊登《唐山大兄》这部戏的首映盛况。

甚至那些绞尽脑汁混进首映场的记者们更是妙笔生花地描绘出了整个首映礼的盛大,震撼,还有令人感动!

那些没有机会进去的记者,则直接开始脑补这种状况,把《东方日报》的报道,和其他记者的报道结合在一起,缝缝补补,添油加醋,最后再炮制出自己的“惊世巨著”,一句话,首映礼棒极了!

当然,除了这些赞美声音外,也同时有一些不好的声音。

比如邵氏掌控的《南方周刊》,就在头版头条用大刊幅刊登:“粗制滥造功夫片,拳打脚踢耍猴戏!”

文章的作者直接把矛头对准这部戏属于低成本,不管是场景还是故事剧情都很单薄,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李小龙在搏斗中不断发出吼叫那属于“哗众取宠”!

用他来说:“打架的时候不断发出刺耳叫声,这到底是在鼓舞士气,还是哗众取宠,靠着奇技淫巧来取悦观众?”

除了邵氏的《南方周刊》外,作为香港最大的八卦杂志《娱乐时报》也对这部戏挑刺。

这次他们针对的目标人物却是石志坚,当然,因为石志坚身份特殊,他们绝对不敢在报纸上面直呼其名,只是称之为“大人物”!

“当今影坛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了讨好某个大人物,无数名流绅士集体跪拜!某低成本电影竟然被捧成超级大片!看过方知赞美有多离谱,事实证明,这是一部烂片!票房会证明一切!”

而接下来的事实说明——

票房的确能够证明一切!

【石议员捧你们,你们还不起飞?】

这个年代香港观众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也没什么文化,对于电影的欣赏程度类似于另一个时空只喜欢网络小白文的读者,他们看电影只追求一个字,那就是——爽!

恰好李小龙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武打画面全都爽得不要不要!

再加上周围那些娱乐媒体的吹捧和挑刺,更让他们充满好奇,尤其首映时期一张票是三十块钱,现在全港上映每张票才十块钱,和邵氏大片《马永贞》看齐!

无形中人们就感觉占到了大便宜!别人花费三十块才看了一场首映,我只需要等上三天就能少花费二十元看一场,多划算!

有便宜不占是孙子!

这也是这个时代香港市民市侩的一面!

于是乎,在《唐山大兄》全面上映的时候,九龙院线十八家电影院,还有丽的影院十三家院线,以及嘉禾院线的七家院线场场爆满,另外五家戏院的上座率都在九成以上!

九龙院线和丽的院线是新艺城合作伙伴,直接嘉禾院线——石志坚一句话,就算他们不愿意上映也不行!

如此盛况,与邵氏《马永贞》上映首日最高才七成的上座率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两部戏的口碑也开始两极分化!

《唐山大兄》还没上映时,到处都是吹捧《马永贞》的彩虹屁,说这部戏多精彩,打斗多激烈,尤其陈光泰饰演的马永贞多厉害,最后肠子都出来了还和敌人决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可是等到《唐山大兄》一上映,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陈光泰那种传统的硬桥铁马,与李小龙那炫酷的截拳道比起来,就有些新奇不足!再加上李小龙在打斗中那令人热血贲张的尖啸,更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觉得这样的才是真功夫!

除此之外,在剧本方面《马永贞》属于换汤不换药的老故事,香港人多多少少都能讲出一点点,尤其那些爱听评书的,更是对这故事了如指掌!另外就是这部戏的结局是以马永贞死去悲剧收场,这就让更多观众意难平!

相比之下,《唐山大兄》故事属于原创,并且故事先抑后扬,最后;李小龙决战大boss,直接举起来丢出去,爽到爆!

按照看了这部戏观众的话来说,“李小龙简直就是《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不但功夫了得,还力大无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那些看完《唐山大兄》的观众霎时全都成了新艺城的水军,说新艺城拍摄的这部戏有多好,值得大家伙去一刷,二刷,甚至看三遍。

反观邵氏的《马永贞》,在新艺城电影没上映之前热度还很高,毕竟是邵氏大制作,邵氏这次也下了血本来宣传这部戏。

可是等到新艺城新片一上映,一对比,观众就觉得这部戏看着虽然热血,却太憋屈,另外故事也不够新鲜,陈光泰打的也不够精彩,于是乎看完这部戏的直接跑去对面影院看《唐山大兄》了!

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