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愿时光如初见(10)(1 / 2)

加入书签

???

思源米舖的工作逐渐稳定,邵荏暘又开始觉得日子间得发慌。

何韶橒经过她的位置,就见她打着哈欠,睡眼惺忪。

他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用另一隻空着的手敲了她的头。「开会,让其他人也来。」

邵荏暘瞬间精神了,「有活可以干了?」

何韶橒轻轻点头,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你肯定感兴趣。」

几分鐘后,所有工作室的伙伴都一脸兴奋地挤在了会议室里。

何韶橒晃了晃手中的资料,「我们将与c大r(大学社会责任实践,universitycialresponsibility)计画合作,在他们的协助之下,将日式宿舍群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展现,除了增添独特的歷史,也会增添创新与经济永续。」

邵荏暘被这个消息振奋,有文化局和大学端的支持,翻转日式宿舍的规划是不远了。

日式宿舍群前几年修復完后,文化局原定要委外招商,但在地文史团体担心变得太过商业化,不希望此地成为贩卖品的观光区,而是希望多点文化艺术和创意。

经过在地艺术家、民眾的努力和坚持下,终于日式宿舍保留了它原本的价值,文化部也将创生的工作委外给了拾时工作室。

邵荏暘觉得这件事可以让她吹嘘和骄傲很久,有种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认可的感动。

「今天先和大家说说这个消息,如果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之后的会议提出来。」

何韶橒微微一笑,「我们散会吧。」

邵荏暘难掩喜悦,何韶橒也看出来了。

「改日去做个田调吧,看看有没有耆老或是老照片。」

日式宿舍正确建造的年份已经不可考,最多知道是昭和年间的,而后歷经战争、民国初年,加上后来的拆除,如今关于日式宿舍的资料都已经变得零碎。

邵荏暘叹了一口气:「要找到耆老也是挺难的,当初住过日式宿舍的耆老们,无非都是民国初年的公务人员家眷,这个岁数,估计也没剩多少个了。」

只能感叹时光的变迁的太过迅速,连记忆都来不及被记录下来。

「荏暘,你还记得黄老师吗?」

「黄龚胜老师?」

「对,我记得他是在地人吧?没准能问问他知不知道关于日式宿舍群的事。」

两人达成共识后,就问了黄龚胜老师的意愿,也很快得到回覆和支持。

黄龚胜老师生于民国四十年,曾经在h高中担任过美术老师,对于在地有一定的贡献度。

邵荏暘和何韶橒此次也想透过田调和採访黄老师的过程里,知道日式宿舍的故事和以前的生活,但要追溯到日治时期可就没办法了,毕竟当年二战结束后,曾住在这里的日本警察和眷属都跟着回了日本。

他们曾听闻过,日式宿舍不像现今看到的如此单薄,而是有好几幢的房子,只是如今都被拆除了。

「日据时代,日本为了统治台湾,增设了行政的办公所,就是俗称的『郡役所』。当时我们这里的郡役所掌管了九个街庄。而郡役所是重大集会场合的地点,警察经常集合大家在广场宣导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此外,郡役所原先是审问和关押犯人的地方,偶尔也会听到凄厉的惨叫声从里头传出,久而久之,当地民眾对郡役所避之唯恐不及。」

黄老师在此地也听闻拾时工作室,对于邵荏暘和何韶橒的到来还是十分热络的,面对所有的问题都能滔滔不绝地回答。

「黄老师,我们曾经听闻过,日式宿舍以前是给日本警察居住的地方,请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日本人一直都有着『机关单位与人并存』的概念,意思是如果你是这个机关的单位主管,就要和这个机关管辖的居民住在一起。因此我们现代所称的日式宿舍群,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官员宿舍。」

「当时的宿舍群,除了文职的官员,也有武职。尤其是警察宿舍特别多,在那个时代,警察因为有机动性,所以每个警察都有配给一间宿舍。而宿舍也分成三种等级,一等宿舍就是郡所所长宿舍,尤其规模非常华丽,除了有庭院更有池塘,而宿舍规模的大小,便随着官职高低而有所不同。」

邵荏暘恍然大悟的点头。「但现在郡所所长宿舍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黄老师露出可惜的表情,回道:「你现在看见武德殿旁边的那块空地,就是当年郡所所长宿舍的位置,可惜已经被拆除了,而且也没有任何照片留下。」

「那您知道为什么会被拆除吗?」何韶橒一边大致纪录,一边询问。

「当年此地在发展时,为了经济和都市的建设,把很多日式宿舍都拆掉改成停车场或是住宅了。」半晌,黄老师又继续道:「现今故事馆的对面,也全是日式宿舍,当年可是有二十、三十间,但现在都变成住宅,只有留下五、六间了。」

「黄老师,我们知道您是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住在日式宿舍的公务人员眷属,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