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1章(1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叫“古典浪漫”?余华有篇小说叫《古典爱情》,通过重写“书生赶考遇到小姐”这个经典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拆解了这个套路本身。取标题的时候,我简直野心勃勃,也想写一个“经典的”网王同人故事——中系统给出的套路,的确是最最“同人”设定的那种(我十三四岁时一度沉迷……);然后呢,亲手拆解这个“经典的”故事——所以早川没有选择幸村,没有选择胜利,没有选择游戏提供的任何一种可能。她的所作所为均是“扮演”,借“扮演”实现僭越,最终卸下假面。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我很难表达自己对早川的感情。非要说的话,也许“不近不远”用在这里比较合适。构思故事,难点有二。一是老的,为了让原创女主更加丰满,写作者必须在她身上添加诸多磨难,这样才能让她和“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男主角并肩(因为男主角都是读者的老熟人了),写着写着,我常常会质疑这种安排的合理性——是否把男主角想得太美好了?是否陷入了青春小说的套路,即,围绕女主角的所有都是真的,唯独男主角是假的,他不需要成长,不存在缺憾,他早就站在终点,一切都奔他而去?(这固然是一种两性权力差别和女性的“客体化”,但我以为此处的逻辑更加复杂一些。因为女性的主体性正是在不断挣扎、不断僭越中凸显的;这里真正的问题是,在一种先设的完满中,男主角们——仁王或者幸村——成为了一个不被探究的符号,对于同人来说,这是一种懒惰和不尊重,对于性别本身来说,这是一种对两性关系内部更加复杂的博弈与互动的无视)。二是新的,即这样一个对于读者来说太过陌生的女性角色——既不是第二人称代入感极强的“你”,也没有一系列图文创作丰富设定——如何获得大家的喜爱,或者认同?作为作者,我应该和她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那样的一种远观,一种交互,是可能的吗?

说回仁王与幸村。刚刚开始创作关于他俩的故事时,我还没到15岁,热爱狗血的年纪,最喜欢看幸村男一仁王男二互相打架扯头花。几乎是转眼间,我就能当他俩的姐姐了。此番回头重看漫画,自然能发现,他们的形象利用了哪些讨巧的因素,后续发展是如何一步步偏离原本设定,人物如何在不同年代的公式书中“层垒叠加”,最终长成如今模样。我已经没法把他们当成少女时代的英雄来看了,所谓时光迷雾尽头的少年,听起来也有一点酸牙。于是我也尝试去问,在不曾被作者描写的地方,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过去、弱点、错误与困惑?幸村的体贴温和与礼貌梳理或许是一体两面,在执着胜利的背后或许还有别样的故事,当他自以为能够掌控全局的时候,是否局面已经从他手中滑脱?仁王的举重若轻与浑不在意,究竟是因为真不在意,还是因为无法承担在意的责任?(所以我还挺喜欢公式书里幸村对井上放狠话以及世界赛中仁王对幻影感到困惑的剧情的。)

今年春天,我从图书馆去食堂吃饭,路上思考剧情。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长篇小说是一种技艺,磨练剧情人物的同时,也磨练自己。他日回看,或许文字本身难登大雅之堂,但人是琥珀,会在故事里结晶。

真酸。默念着这句话走向食堂的我,也像一个擅长自我感动的文艺青年。

但这的确是温暖而百感交集、痛苦而欣悦万分的旅程,早川的旅程,我的旅程。希望这样的旅程,也在某一时刻,打动过你。

正文已经结束,番外会在之后陆陆续续放出,包括好久不见的柚木柳生,早川仁王的未来,重磅(误)幸村if,姐姐没有死的if(可能会有)……你也可以在留言中告诉我自己想看的内容,非常欢迎。

说了好多,其实还有更多想说的话,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了…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够留下自己对这篇文的看法,最喜欢的片段或者对他们的想法,都可以。同人,尤其原创主角同人,是一种介于原著和原创之间的暧昧存在。我很喜欢这种形式,因为它有丰富的书写/解读空间。当然,因为cp“合法性”的缺乏,写作者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之后的计划是番外+一段时间的休整+bl向的一些短篇+新长篇《无法成为普通路人的我们》,长篇需要大纲和存稿,加上我最近准备重要的考试,可能要到十月份考试结束之后再开新的长篇连载。届时我们不见不散!

[01]雪天路滑谨慎驾驶

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雪。早川从东京启程的时候,远处的天还只是灰蒙蒙一片。等车子驶进箱根町内,随着海拔升高,前挡风玻璃上转眼积起密密一层雪。她把车停在路边,空调开二挡,拧开保温杯抿了一口。

茶是离开家时泡的。放了一路,眼下温度刚刚好。她其实不会喝茶,只知道这个苦涩,那个微甜,很火的日东红茶喝起来满是香精味,同事的普洱泡开了像涮锅水。这保温杯和这茶叶,都是柚木送的新年礼物,据说还带烧水功能,虽然她嫌麻烦,一次都没用过。这回出来度假,柚木说什么也要她带上。

早川说,你怎么送我这个,你怎么想的啊。我又不是你们所里的领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