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1 / 2)

加入书签

事情源自秋刊上那篇以排球部为主角的稿子,标题是她们改了又改,在下印前夜最终确定的,叫做“从未抵达乐园”。男子排球部是立海的老牌社团,昔日的关东十连霸、全国八强得主,和网球部一样在招生手册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二者有一点不同,网球部只需备战每年夏天举办的全国大赛,一般秋天换届,三年级退出,二年级顶上,队伍初步磨合,春天再吸收新鲜血液。排球部除了夏天的全国大赛,还要参加一月的春季联赛,三年级可以在秋天退出,也可以等到春季联赛结束后退出,因此,三年级的去与留,不仅关系到春高的成败,也关系到下届队伍的组织与磨合。

立海排球部的策略,向来是更加重视全国大赛,将春季联赛视为热身,同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升学压力,一般会安排三年级在秋天隐退。本届排球部依然如此,当早川抱着文件夹去学生会办公室送资料,并且第一次正面遭遇宫崎的时候,排球部正以全新的阵容出战春季联赛县内预选赛;正如她在宫崎那里碰了钉子,排球部同样折戟春季联赛,输给黑马队伍,遑论全国入场券,连县内四强都没有拿到。

赛后bbs骂声一片,许多观众将录像传到网上,指责新队伍的战力和战略安排,其中最遭人诟病的还是配合问题。就连毫无排球知识的早川,都能看出二传手和攻手之间的矛盾。据说,赛后队内还出现了斗殴和欺凌事件。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排球部似乎无意回应。

她当时就对这只队伍产生了兴趣。不过,若不是排球部在来年三月的县民大会中重新夺得第一,又顺利拿到了夏季全国大赛的门票,她也不会萌生做稿的念头。跟着排球部来到东京的比赛现场,又经历了两轮艰苦卓绝的采访后,她才从现任排球部部长北原俊介那里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排球部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容易掉出正选队伍,很多人努力三年,仍是替补。去年春天,指导排球部多年的教练即将退休,他希望在离开前为排球部网罗人才,帮助排球部平稳过渡,所以去神奈川周边地区招了许多有潜力的学生,作为二传手的北原俊介就是其中一员。这批一年级刚入部就展现出非凡的潜力,甚至震慑了拥有丰富比赛经验的三年级前辈,然而这种潜力却加剧了队内已有的危机——夹在中间的二年级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作为明日之星获得提前上场的机会,又担心自己从此更难出头。

因此,教练设想的过渡之举,在他本人退休、三年级退隐后,并未落到实处。走马上任的二年级,趁着社团无人指导,以新手经验不足、尚需磨练为由,完全压制了一年级。除了二传手北原俊介,那些以各种优惠条件招进立海的学生,无人入选新队。

“你知道荒废一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采访的时候北原自问自答,“我们国中时候的队友和对手,已经代表自己的学校参加比赛了,我们还在替补席,看不如自己的人打球。早知如此,当初为什么要和立海签约?为了帮二年级收拾场地,给他们打杂吗?”

春季联赛期间,一二年级矛盾激化,甚至演变为赛场上的内讧。北原国中时就被评为县内最佳二传手,教练招他进立海,本就是为了提升队内二传水平。二年级想拿他派用场,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有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主将调令。“当时刚退部的三年级太强势,二年级几乎没有经过赛场磨练,就算多了一年坐冷板凳的经验,和我们这些各地特招进来的球员也没有差别。前辈想用我,又不愿意听我建议,重新组织队伍。我劝他换自由人,加强拦网,提高防守能力,他当然不愿意,因为他自己就是副攻,加强拦网,很容易把他换下去。”

“春高打得太难看,惊动了退部的三年级。上任部长出面调停,问我们打算怎么办。我说这么僵持也不是个办法,干脆用立海的老规矩,胜者为王嘛,一二年级打一场,谁赢听谁的。我下场不公平,我不下场。”他抚摸着自己的指关节,灯光下,那是一双保养得当的、二传的手,“结果想必你也知道了。”

一年级新人以下克上,二比一战胜二年级,挑起这场比赛的北原也顺理成章坐上部长的位置,着手组建自己的队伍。他给出的条件很宽容,二年级可留可走,全凭自愿,往事一笔勾销。尽管他表明态度,留部者依然寥寥,原来的几位主将,基本都选择了离开。

在早川作为宣传部副部长踏入会议室的春天,校园主干道飘满樱花的四月,重组后的排球队已开始招纳新生部员,着手备战夏天的盛会。县内预选、关东大赛、全国大赛,他们高歌猛进,一路打回十六强。对于一只新生的队伍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亮眼。

当时她坐在咖啡厅里采访北原,冷气开得太足,吹得她脚底都发痛了。起初,北原有所戒备,只把排球部换届说成正常流程;她指出其中诸多不合理之处,打了几轮太极,才获得了他的信任。共识一旦建立,他也就不再隐瞒,而是全盘托出,并不觉得这惨烈的以下克上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当被问起“如何看待您的队伍和之前的队伍的区别”时,他像绷紧的琴弦一般坐直了,抬头凝视着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