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节(2 / 3)
等等信息,都与成人有一定差别。
在观照范围上,这回黄泉夫人总算没有超纲。
说到底,就算是名闻天下的智者,初生之时,也与其他婴孩无二。
可是很快,余慈便又发现了熟悉的“风格”。
刚出世的婴孩儿谈不上什么思维,但基本的情绪四本色,即喜、怒、哀、惧还是应该有的,至少要与生理反应相匹配。
可是……没有!
余慈也是洗炼过阴神的,对照自身情况,他的那份记忆怎么说也是具备着几种简单的“色调”,那是基本情绪对外界形成的反应,慢慢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
可在黄泉夫人的记忆里,从头到尾,观照依然只是纯粹的观照,范围固然随着生理上的成长而扩张,细节愈发清晰,却始终是那唯一一个色调。
难道黄泉夫人自出生以来,便能具备“无别有情”之心吗?
余慈一时为之悚然。
可是查阅了数年记忆之后,他发觉不对。
这是黄泉夫人的记忆没错,但比之正常人,似乎要“薄”很多。
记忆的脉络看着很连贯,但里面应该还有些别的什么东西,却让人用近乎完美的手法裁去了,剩下的只有不涉情绪、思维的纯粹场景,不影响主干,又与后面的“风格”一脉相承,只有仔细品味琢磨,才能发现。
尤其是余慈已经看过了她北荒时期的记忆,相比之下,婴幼年、乃至于早年的修行时光,都显得特别短,也比较粗糙。
至于转变的契机,是在黄泉夫人成为照神铜鉴主祭之后,确实地讲,是第一次行祭礼之后。
正是从那一刻起,黄泉夫人观照世界的方式,明显发生了改变,益渐丰富、全面,“裁剪”的部分越来越少,证明黄泉夫人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到最后已经臻至完美,不会有任何情绪思维漏出来。
这说明什么?
余慈沉吟,有了两个结论:
首先,黄泉夫人“无别有情”之心,非是先天,而是后天形成的。
其次,为了做到“一以贯之”,黄泉夫人也好,别的什么人也罢,对其记忆做了修剪。
这种修剪,如果是被动的,什么都不必说;
如果是主动的,即使黄泉夫人没有任何情绪表露,但这就像是一出哑剧,又好比是文字中的“留白”,让人看到了她记忆中一个无形的“目标对象”,让人拼凑出二者“交流”造成的影响。
当然,还有这一连串变化中,黄泉夫人收拢干净,却依旧可见端倪的戒慎、决绝……或曰恐惧!
具体如何,没有黄泉夫人的情绪思维,余慈只能将自己代入,体味,也算是胡思乱想。
过了片刻,他终于醒悟过来,思维移向了正轨:黄泉夫人的记忆中,固然有新发现,却仍没有直接的证据。
难道,非要等黄泉夫人移转灵枢成功,在心内虚空复生之后,才能从其口中问出答案吗?
移转灵枢要过三关。
第一关,对象的“灵枢”,心内虚空能描画得出来,且要准确,这是基础。
这点,余慈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逼迫黄泉夫人在生死线上挣扎,最终完全击破其体内陆沉拳意锁固的平衡,终将其生机特质描画进来,算是做成了。
第二关,对象所涉的法则应尽可能地在心内虚空得以匹配。
对象越是修为高深、法门特殊、在天地法则体系中占位较高的,越难做到。
当年虚生老道修为也就是还丹境界,又以鬼修形象示人,故而容易;后来的血相老祖则是纯粹移转灵枢,为转世做准备,也不计较太多。
黄泉夫人就不好办,失了陆沉压制,她的修为境界便是六欲天魔的级数,而且是劫法宗师那一级别,层次、要求都比较高。
还好,托影鬼当年打下的“大罗天”之根基,余慈内外虚空交流还算通达,形骸存在所涉一切法则,枝干细节都无有缺损,造出完整的躯体,不是难事。
只是,躯壳本身,也只是细枝末节。
真正关键的,是灵枢中灵性所在,其关涉“灵昧”之法,余慈只是用心内虚空做了回搬运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况且,黄泉夫人的灵枢运转模式,是情绪思维与生机浑融,独立不改,极其特殊,有什么需求很难想象,只能看余慈心内虚空相关法则的全面性和适应性究竟如何。
余慈所认为的难关也主要在此,最后别弄出一个美丽空壳便好。
第三关,就是生死法则要勾得住、运化得出。
余慈相信他对生死法则的掌控力,然而,当他大致明白大黑天佛母菩萨的来历,也明白其与黄泉夫人的复杂纠缠之后,这份信念就没那么坚定了。
之前罗刹鬼王和大黑天佛母菩萨为什么对他如此在意?
不就是因为同样掌握生死玄机,生怕在关键时候,两边冲突或干脆使坏,酿成惨剧吗?
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