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节(1 / 2)

加入书签

桃榆一边吸着面条,一边瞪着霍戍。

霍戍垂眸看着人:“什么不能这样。”

“我偶时要在这里吃饭的,你……你那样,我还怎么吃得下去。”

霍戍挑起眉,未曾应承。

“听见了没啊!”

桃榆见霍戍不说话,拧了他的胳膊一下。

“嗯。”

桃榆哼哼了几声。

外头今日有点飘雨,灰沉之色笼着山,罩着地,雨丝并不明晰,但在院子里喂个鸡的功夫头顶就起了糖霜。

地面湿漉漉的,一股潮湿气。

黄蔓菁看着桃榆裹得圆滚滚的,笑道:“你爹说你俩忙了那么些日子,人都瘦了,今儿下雨又冷,宰只老母鸡给你们炖汤吃。”

“正好有只母鸡不下蛋了。你俩今儿没什么事吧?”

桃榆站在屋檐下,跟他娘说话一呼一吸之间全数是白雾,这才发现屋里有多暖和。

他道:“阿戍说今天文良阿守他们从海临府回来,应该能到,我们要去城里看看盘的货。”

黄蔓菁道:“那就晚上吃嘛,早点回来。”

“旁的没什么事,入冬了这又下雨,骑射场应当都没生意。”

桃榆点点头,他也很想喝自家炖的老母鸡汤,又鲜又暖胃:“到时候多炖点汤,我见地里的豌豆长得还挺好,摘一把嫩尖回来用鸡汤烫一下。”

“你倒是会吃。”

黄蔓菁道:“那把你婆婆也叫过来一起吃晚饭。”

“好。”

“那你也要去城里?这么冷又下着雨,没什么大事儿就不出去了嘛。”

桃榆闻言站板直了身体,像是一点也不冷了的模样。

“文良他们盘的是海货,我顺道去看看,带点回来过年吃。”

黄蔓菁摇摇头:“你便粘着霍戍吧。”

霍戍和桃榆磨蹭着到城里时已经快要晌午了。

这时节城里也冷,街市上走动的人不算多,街边铺子里的商户要么捧着个手炉,要么就窝在铺子里头笼着火兜子。

生意淡淡的,人也懒怠。

像新街这边就更伶仃些了,倒是闹市那边人还不少。

中午桃榆去晃悠了一圈,见着城中闹市已经开始挂过年用的红灯笼了,灰败的冬街上添了这喜庆的灯笼,登时就鲜亮了不少。

已然有了些年节方气氛。

不过旁的街道还是老样子,但民巷间也已经有孩童在丢鞭炮。

桃榆想着前两日去寻方禾谈生意,见着他的娘子,也就是先时乔屠户想要指给霍戍的巧儿姑娘,肚子都挺得老大了。

等明年他们的商队回来,孩子怕是都能爬了。

桃榆有些感慨,不过晓得自身什么情况以后,他倒也不似以前那般心惊。

城里到底是比村野热闹的多。

再过些日子等二十以后,城里就更热闹了,彼时城里城外都有很多采买年货的百姓,前来冒寒出摊儿的小贩也多。

铺子里头没生意,范伯他们也还没回。

桃榆百无聊赖,趁着午时才烧了饭,弓坊里的灶中炭火正热,他给铲进了火兜子里,从街边叫卖的小贩手头上买了几个橘子。

天儿冷橘子凉嘴,他将橘子钻了个小圆孔,往里塞了点白糖进去,放在火兜子里。

不多时橘子被烫红的炭烧的皮儿糊,再把橘子掏出,拨开时冰凉的橘子变得热乎乎的。

白糖化开,流进橘瓣儿里,又酸又甜。

霍戍拿着买回来的糖炒栗子,摇了摇头。

“你是真会捣腾。”

桃榆从火兜子边站起身:“要不要尝尝?”

话音刚落,外头就传来了田小佃的声音:“回来了!”

田小佃高兴的跑进来:“他们回来了!”

同州距离海临府并不算远,是相邻之府,赶路快的话,日就能到。

不过要想前去盘上好的海货,还得到海临府边缘贴海的县城上才能低价拿到。

如此周折上来,一来一回的少不得半个多月的时间。

几个人风尘仆仆,看模样是日夜兼程赶回来的。

但回来的却只有一板车的东西。

霍戍也没急着问,这天气赶路回来可想而知何其劳累。

他让几人先行进去,帮着把货抬进后院,这个点才过午食时间一些,估摸都还没吃饭,叫田小佃去附近的食肆里叫些饭菜来。

桃榆又准备了热水茶汤,让大伙儿洗洗歇口气。

纪文良是个活脱的急性子,洗了把脸骑马回来吹的跟僵住了一样的脸才稍稍缓和了些。

他牛饮了口茶道:“这趟去的可真是不顺!”

“怎的了,路上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桃榆把才买的橘子和霍戍买的糖炒栗子一并给拿出来先给大伙儿垫垫肚子,听到纪文良这么说,他连忙从灶屋跑了出来。

霍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