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494节(2 / 4)
不到,最多通过私人渠道买个几套几十套装备身边的卫士,或是赏给立功的将领,成批量的购买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能缴获几百套,为自己的西凉步卒换装,这些西凉步卒的战斗力会更强,就算遇上大戟士也有一定的优势。
荀衍不敢想,不代表他不敢想。他手里还握着四千多骑呢。即使是孙策,面对这四千多骑也不敢掉以轻心。孙策狡猾,还有亲卫骑保护,可是他的部下却没有啊,两军交战之际,四千匈奴骑兵冲出,管他是黄忠还是鲁肃,都只能抱头鼠窜。
麹义来回转了两圈,突然说道:“黄忠在哪儿?”
“眼下还在鱼齿山。”
“你觉得他会去哪儿?”
荀衍想了想。“两种可能:一,南下与孙策会合。二,北上,攻击郏县,断我后路。”
“南下就不谈了,他和孙策会合,兵力近三万,我们难以速胜,一旦被缠住就是两败俱伤之局。如果他北上,我们的机会就来了。离开了鱼齿山,我们完全可以围住他,为黄公报仇。”
荀衍眼睛也亮了。他明白麹义的心思,但他也清楚,他们需要一个胜利,哪怕是吃掉孙策一部也是好的。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却折了黄琬这个主将,无法向袁绍交待。就算可以将责任推到黄琬身上,也无法洗清他们无能的耻辱。
“云天所言甚是。”荀衍抚着颌下短须,沉吟道:“孙策此刻应该既不希望我们南下汝南,又不希望我们退出颍川,最希望我们守住襄城不动,然后派人取郏县、梁县,断我们后路。如果我们突然撤出襄城,他来不及反应,应该会追上来,至少会派人抢占有利地形。可是,论速度,两条腿的人又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马呢?”
麹义得意地笑了。荀衍所言,正是他想说的。不管他们以后能不能成为朋友,此时此刻,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他需要借助荀衍的聪明智慧,荀衍也要借助他的强悍武力,一拍即合。
“谁留下守襄城?”麹义说道,毫不掩饰自己不想留下的想法。他要那些战利品,当然不能留下守城。他一边说,一边看向沮鹄。沮鹄心知肚明,主动请缨。“我留下吧。野战有两位将军携手,我帮不上什么忙,守城应该还勉强能胜任。”
荀衍心知肚明,麹义不可能把襄城让给别人,他也不可能留下守城,适合的只有沮鹄。可是对麹义如此明目张胆的争权夺利,他还是非常不舒服。
“那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要不要向主公请示?”
麹义眼珠一转,很大度的说道:“休若,这件事你来拿主意。”
荀衍气极反笑。“麹云天,难怪你们麹家能在凉州活下来,大智若愚啊。”
儒门的迷惘
玩笑归玩笑,要不要向袁绍汇报的确是一个大问题。黄琬投降这么大的事不能不汇报,既然要汇报,那这个作战方案就不能不提,否则就成了故意隐瞒。
袁绍最讨厌人欺瞒。
汇报需要时间,一来一去至少要两天,万一中途耽搁,甚至有可能走漏消息,被孙策截获。既要安全到达,还要考虑袁绍会不会同意这个方案。他们的目的是将功折罪,取得战利品,但袁绍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些,他更希望他们向孙策发起进攻,牵制孙策的兵力,而不是退回洛阳。
袁绍绝不会让麹义或者荀衍镇守洛阳,他会重新选择一个人。这一点,荀衍从通报黄琬的那一刻就有心理准备,他只是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两人有分歧。荀衍觉得应该先汇报,麹义则强烈反对,但他又不肯做主。按理说,黄琬投降了,麹义又成了主将,荀衍是副将,但麹义自知不是汝颍人,荀衍才是袁绍信任的人,他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无端惹袁绍猜忌。
两人相持不下,不欢而散。
……
郭嘉赶到繁邱城。
与孙策见面后,郭嘉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李严的评价。孙策派李严去传令的目的正在于此。郭嘉不会相面,但他擅长察颜观色,深谙人性。郭嘉对李严评价不怎么高,认为他自负,与同僚相处比较难,适合独当一面,做一郡太守或者一军之将都可以,唯独不适合军谋处这种强调团队协作的地方。
孙策暗自佩服。郭嘉果然是看人入骨,他准确的把握住了李严的性格特征。
孙策叫来了李严,宣布对他的任命,回黄忠麾下任司马,具体工作由黄忠安排。李严知道孙策对黄忠并无猜忌之心,带着那一百亲卫骑,开开心心的走了。阎行与他同行,负责护送黄琬来繁邱城。
处理完了黄忠的事,孙策又向郭嘉通报了他让文丑去江陵的决定。说到这件事,他的心情就有些沉重。虽然他觉得周瑜不会有二心,但他也不敢确定周瑜在想什么。封赏下达这么久了,周瑜一直没有反应,是没看出其中的问题,还是他不在乎,又或者是有其他的想法?
他不清楚,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人心隔肚皮,这又是一个已经被他改变的历史,天知道周瑜会不会也被改变了,成了一个腹黑男。他身边那两个谋士可都不是什么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