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267节(3 / 4)
一笑,连连摇手。“令君说笑了,我不过传了几句话而已,谈不上什么情谊。”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丹阳沟通大江南北,是兵家必争之地,的确需要一个通晓权变的人镇守。朱文渊有才干,性情通达,能与君子交,却不善与小人斗。他守丹阳的确不太合适。”
荀彧若有所思,却不表态。丁冲打量了他片刻,接着又说道:“况且朱太尉与孙家父子有君臣之谊,让朱文渊去丹阳,袁绍会疑心朝廷偏袒孙策,说不定又要节外生枝。”
荀彧微微颌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是啊,我也有这个担心,只是没有更好的人选。”他抬起头,看着丁冲,面带微笑,话锋一转。“幼阳到宫里也有好几年了吧?”
丁冲脸上泛起微红,终于等到这句话了。虽然荀彧什么也没说,但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荀彧希望他去丹阳做太守。他又不傻,丹阳是个漩涡,他才不想往里面跳呢,可荀彧主动来找他足以说明荀彧注意到了他的存在,这次不成,下次有外放机会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他。他故作镇静,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中平四年入宫,今年是第六年。才疏学浅,眼看天下大乱,陛下与令君为国事操劳,却不能分忧,真是惭愧。”
“哈哈,幼阳自谦了。”荀彧笑出声来,指指丁冲。“你这么说,怨气很重,我可承受不起啊。”他笑了两声,又恢复了平静,多了几分感伤。“以前董卓作乱,陛下年幼,若无幼阳等人护持,谁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如今定都长安,朝野粗安,天子圣明,正是君臣并力,拨乱反正的时候,幼阳不可妄自菲薄。如果幼阳愿意去丹阳做个太守,我可以向司徒进言,请他考虑一下。”
丁冲连连摇手,坚辞不肯。荀彧惋惜不已。两人又说了一番形势,荀彧起身告辞。
丁冲将荀彧送到门外,看着荀彧出了宫,不由得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会哭的娃子有奶吃啊,乃公终于要出头了。天天闷在这宫里,守着个穷天子,都快成废物了。”
荀彧出了宫,就在宫门口租了一辆马车,来到钟繇的住所。钟繇正在书房里伏案抄写,见荀彧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荀彧一屁股坐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钟繇笑道:“文若,这是怎么了?”
“我刚从宫里来。”
“出了什么事?”
“元常,我问你,是谁在天子面前说我的家事?是不是丁冲?”
钟繇一愣。“你的家事?这话从何说起?”
荀彧把天子要他将家眷接到长安来,还想让他的儿子荀恽入宫伴读的事说了一遍。他从来没有在天子面前提及家人,天子忽然提出这样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关心这么简单。天子也许是想表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可这个办法却是一个最不好的办法。他资历甚浅,主持变法的事已经引起不少非议,如果儿子进宫,甚至更进一步,与皇室有了姻亲关系,他就坐实了权臣之名,不被人弹劾才怪。
了解他家情况的人不少,但有机会在天子面前提及的人却不多,唐姬、钟繇都不会这么做,最可能的就是丁冲。
钟繇听完,恍然大悟。“很有可能就是他。宫里生活清苦,丁幼阳又是个贪财之人,一定是想谋求外放,到地方上刮取民脂民膏了。文若,这事也不能完全怪他,如今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全,读了那么多的书,最后还不如一个工匠,有意见的人可不仅是丁幼阳一人。你看,我正在给人写谀墓文呢,要不然过年连新衣都买不起。”
稻梁谋
荀彧接过钟繇递过来的文稿,半晌没说出话来。
空谈道义容易,但人都要吃饭的。他是孤身一人到长安,又在宫里做事,虽然俸禄发不全,但不会愁吃饭的事,区别只在于吃得好一点还是差一点。可是别人不行,有不少官员是拖家带口来的,他们要靠俸禄生活。本来俸禄发不全也能忍受,毕竟大家都不容易,有口吃的就行。现在朝廷变法,建了不少工坊,为了留住从南阳回来的工匠,朝廷不得不支付工匠们相当于县令长的俸禄,而且要全额支付,这对官员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堂堂官员不如一个工匠?
“元常,这只是暂时的困难。”
“我能理解。”钟繇苦笑着取回文稿,坐在案后,伸直了腿,虚握起拳头,轻轻敲着膝盖。“我苦日子过惯了,书法还说得过去,帮人写写碑文,还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蔡伯喈不在长安,谀墓文的生意还可以。你看,我这儿还积了好几件呢,你有没有兴趣?”
钟繇递过来几张纸,荀彧没理钟繇。他现在心情很不好,没心思和钟繇开玩笑。
钟繇接着说道:“可是其他人怎么办,就算他们自己能忍,回到家,听家里妇人抱怨不如邻家的工匠生活好,读书不如去做工,圣人书不如匠人艺,心里会怎么想?文若啊,变法是好事,可这么变下去,人心会崩坏的啊。”
荀彧眉头紧皱,沉默不语。钟繇是他的挚友,变法的初衷和计划,钟繇基本都清楚。现在钟繇说出这番话来,他很意外。他能理解钟繇的心情,作为读书人,又做了官,发现自己生活不如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