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84节(3 / 4)

加入书签

懂邯郸淳在讲什么吧?有人认出了孙策,和身边的人耳语了一番。那人听了,不仅没有紧张,反而站了起来,拱拱手。

“敢问将军可是孙伯符?”

孙策笑笑。既然没躲开,只有面对了,反正迟早要认识的。“正是在下。”

孙策亮出身份,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尊敬,书生们轻蔑之余更多了一分恍然大悟,互相看看,露出你懂的眼神。原来是孙策啊。富春孙家是寒门出身,父子皆是武人,没学问也正常。不过没学问没问题,你谦虚一点啊,不懂装懂什么的最讨厌了。

庞统一看书生们的表情,顿时恼了,刚要说话,孙策伸手拦住了庞统。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书生的鄙视。不过他不是那种喜欢对骂的人,他更喜欢用行动表示。

“指正不敢当,我只是觉得先生所见有限,有些断言断得太草率了。”

邯郸淳更不高兴了,再次躬身施礼,态度更客气,但语气也更严厉,颇有和孙策较量一番的意思。

“请指教。”

“我都说了,指教就不用了,建议倒是有一个。”孙策停了下来,看看四周,眼神平静中带着一丝调侃。“诸君一看都是有学问的人,肯定读过不少典籍,可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秦以前的文字见得不多。我说得没错吧?”

众人互相看看,有人点头表示同意。秦火之后,汉代的典籍大多用今文也就是隶书写成,真正的古文书写的原本很少,认得人也不多。汉武帝时孔安国得古文尚书,已经没几个人认识了,而且原本也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真正见过古文字的人其实非常有限。

“可是这儿有一个现成的宝库,宛城在秦之前就是天下名城,而且是楚国的北方重镇,出过不少名人,也有不少先秦古碑刻石,你们如果有志搜罗,一定会有所发现。看到那些古碑,你们就应该知道邯郸先生所讲是不是全面,我又是不是信口开河了。”

邯郸淳一听,眼睛一亮,应声说道:“将军所言甚妙。凭此一策,足可见将军见识不凡。将军……”

孙策抬起手,打断了邯郸淳。他可没时间和邯郸淳讨论这些学问。“这样吧,先生如果有意做这项工作,我想聘请先生在南阳郡学做教授,专门搜罗研究南阳境内的古碑,不知道先生肯否屈就?”

邯郸淳心动,却没有立刻答应。

孙策又说道:“我知道,做学问也不能饿着肚子,还要有笔墨纸砚等物资,先生可以拟一个章程,估计一下需要多少时间,多少人,又需要多少钱,我来帮先生解决,如何?”

邯郸淳大喜,躬身致谢。

“将军军务之余还能留心学问,实在难得。淳不揣妄陋,愿助将军完成伟业。”

合股

孙策不觉得研究一下南阳境内的古碑就是什么伟业,但他觉得这总比一群人天天钻研经学里的几个字,然后聚在一起打嘴炮好。况且他的确没什么学问,资助文化事业也是提升士人认同感的一个捷径。等邯郸淳把这些古碑研究完了,编纂成册,印行天下,在序言里提他孙策一句,这名声也就算扬出去了。

花小钱,办大事,这才是他的目的。

这不,钱还没给呢,邯郸淳的态度就变了,旁边围观的书生也客气多了。

孙策拱手作别,来到中庭,蔡邕正和几个年轻人说话,但这几个年轻人却不是外面那些老爷们,全是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为首的就是那位被称为国色的冯宛,尹姁也在其中,不过她的位置比较靠后,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地位。刚刚溜回来的圆脸姑娘张子夫也在其中,看到张勋,顿时脸色一变。

被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围在中间,老夫子蔡邕很兴奋,说得眉飞色舞,见孙策进来,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一副很嫌弃的模样。孙策哈哈一笑,拱拱手,用袖子挡住脸。“不好意思啊,各位,不请自来,有事要和蔡先生商量,请各位暂避一时。”

“避什么避,见都见过了,别搞得和老夫子似的。”张子夫脱口而出。“听说你刚才在外面和邯郸先生论学论得挺热闹,我们也想听听呢。”

“那我就不客气了。”孙策坐了下来。

张勋脸上很是挂不住,不住地瞪张子夫,张子夫却装作没看见他,只顾和冯宛、秦罗咬耳朵。秦罗年龄大些,很是从容,冯宛却好奇得很,不住地偷看孙策。

孙策第一次见冯宛时很惊艳,有占为己有的强烈冲动,毕竟她长得太漂亮了,即使是在一群美女之中也非常显眼。后来又看过两次,慢慢习惯了,这心思也就淡了。冯方对周瑜青眼有加,说不定已经和周瑜提过,自己再勾搭冯宛很不合适。朋友妻,不可戏,总不能真和周瑜抢媳妇。此时看到冯宛,他倒也没什么特别表示,客客气气,不拘谨,也不过份热情。

孙策先把邯郸淳的事情说了一遍,蔡邕很赞成。“将军能在武事之余留心文艺,赞助学问,难能可贵。我见过的豪富之家多了,每天饮宴聚会,浪费的钱无数,却不肯拿出一点来资助生活无助的读书人。就算招揽读书人也是要他们吟诗作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