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4节(3 / 4)

加入书签

“看这儿。”黄月英见孙策只顾看刀,没留神刀铭,连忙提醒孙策。孙策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吞口处刻着三个篆字,只是他一个也不认识。“这是什么?”

“千军破。”

“千军破?”孙策还是一头雾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不明白?”黄月英很失落。“那你总该知道为什么刀镡会是这个形状吧?”

孙策摇摇头。他真没关心过这个问题,只当是为了好看呢。

黄月英的细眉高高扬起,又耷拉下来,一声轻叹。黄承彦看在眼里,眼中全是笑意,却不肯开口。正在这时,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正是庞山民。他快步走到孙策面前,微微一笑。

“将军,我猜一猜,行吗?”

孙策点点头,嘴角挑起一抹微笑。这是襄阳帮故意的吧,串通好了,好让庞山民闪亮登场。

“将军起自江东,江东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英雄就是项羽。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辟易千军,灭秦而分封十八诸侯,号西楚霸王,故刀镡形如凤羽,刀名千军破,是希望将军继前贤之烈,辅佐袁将军建桓文之功,阿楚姑娘,我说得对不对?”

黄月英咬着唇,斜睨着孙策,似笑非笑。

孙策原本没注意,庞山民一点破,他才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甚至庞山民所说的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含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什么辅佐袁将军建桓文之功,他们要是看得上袁术,何至于等到现在?凤凰也好,朱雀也罢,其实都是代表南方,项羽是楚人后裔,他们的期望是孙策至少要割据一方,割据吴楚,如果能像项羽一样称霸天下就更好了。

再往深处想,其实还有一重意思:自从董仲舒将阴阳五行整合进儒家学术,谶纬学说兴起,三统说就和五德说一样就成为汉代朝野都奉为圭臬的政治大纲,土德即将代替火德,舜帝后裔当代替尧帝后裔,不仅普通人坚信不疑,就连刘氏皇室也没什么异议。

袁氏就以舜帝后裔自居,“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给了他们莫名的信心。乌者,鸟也。爰者,袁也。乌既象征舜帝,又是代表君权神授的三足乌,乌落在袁家屋顶上,自然是袁家该做皇帝,这是孔圣人一千年前就说好,是圣人为汉立法的具体体现,谁能违背?

这些读书人就喜欢玩这种象征主义,微言大义。虽然被事实一次又一次的打脸,他们却乐此不疲。

孙策笑笑,装听不懂。“我觉得不如叫霸王杀,像霸王一样大杀四方。”

“噗!”庞统首先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黄月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也没忍住,跺跺脚,转身走了。黄承彦抬头看天,研究起了天象。庞山民尴尬不已,有种出师不利,原本想闪亮登场,没想到摔了个脸朝地的感觉。只有典韦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我也觉得霸王杀好听,霸气。”

“典子固,你给我闭嘴!”走到门口的黄月英猛然转身,尖声叫道:“就叫千军破,不准改!”

典韦缩了缩肩膀,没敢再吭声。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黄月英为他特制了一口千军破和一副重甲,又为他缝制了一副大号的金丝锦甲,他可不敢得罪黄月英。重甲还好说,金丝锦甲可是经常要修补的,目前只有黄月英有这手艺。

“行行,千军破就千军破。”孙策从谏如流,吩咐林风送五百口去周瑜营中,剩下的发放到亲卫营。三百义从人手一口,亲卫营每百人配三十口,黄忠等五校尉各配三十口,剩下的放在辎重营备用。武器是消耗品,每次作战都会有损耗,必须有备用件。

千军破是利器,骑战可当矛戟,近战可当长刀,可要想充分发挥威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策和典韦、黄忠、邓展等人研究了很久,研究出一套名为破锋七杀的招法,招法很简单,就是劈刺撩拨拦拿砸。研究这套破锋七杀时,邓展和黄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邓展,他甚至为此编制了一套拳法用于基础训练,在千军破到货之前已经在近卫营推广。

军中也练拳,就是为了身体灵活,为练习兵器打基础,但邓展编制的这套拳法却不限于如此,他将自己的绝学空手入白刃进行精简,融入其中,既能作为兵器练习的基础,又能用于临阵搏杀,就算一时兵器脱手也不至于全无还手之力。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自然不是所有士卒都能承担的,即使孙策已经精选士卒,还是只有三百义从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郭暾统领的亲卫营就有些吃力,其他士卒就更不敢指望了。

精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仅需要优秀的身体素养,精良的装备,更需要高强度、行之有效的训练,还要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为了能够尽快掌握千军破的用法,发挥千军破应有的威力,应对随时可能展开的攻城战,孙策想尽了一切办法筹钱。

没办法,六七百精壮汉子个个饭量过人,隔三岔五的还要加餐,没有足够的钱,他根本供应不起。几个庄园的战利品能撑一时,却维持不了太久,坐吃山空可不是长久之计,他很自然地将主意打到了那些四处攻打庄园的将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