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臣夫人日常 第3节(2 / 4)
莺去厨房传话,转身从博古架上找来一个白玉的手镯套到了长宜的手上,笑着道:“舅母刚才就看中了这个镯子,想着你皮肤雪白,戴上肯定好看,果然如此。”
白玉玉料温润,在阳光的照射下看上去也无半点杂质,是上好的羊脂玉。长宜摇了摇头说不能要,梁氏却捂住长宜的手道:“这手镯在库房搁置了多年,放着也是积灰,你及笄那日,舅母就想给你带过去的……还有几个翠玉的手镯,瞧着都不如这个颜色好,你若是不嫌弃,都拿去带。”
那时候沈氏刚去世不久,长宜就像丢了魂一样,她当时去的着急,忘了带这些东西,后来想起来的时候又想着当面给长宜。
梁氏让人包了那些镯子,并一套纯金的头面,让下人送到长宜所住的西厢房里去。
长宜哭笑不得的道:“过几日新嫂嫂就要进门了,舅母该留着这些给她才是。”
梁氏却道:“这些都是给你的,我自有一份重礼给她,你就不要担心了。”
从库房出来,梁氏着人拿了铁锨过来,带着长宜去了正房后面的三间小抱厦挖酒坛,和长宜说:“别瞧着这徐四爷年纪轻,和你舅舅同出自梅大学士门下,你舅舅倒是很喜欢这个师弟,常相邀回来喝酒。”
长宜是知道舅舅嗜酒如命的,每回喝酒就连父亲也不得不推辞,没想到徐衍竟然能跟他喝到一块去。
梁氏没有女儿,素日里身边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长宜一来,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和长宜说这些佚事:“说来这位徐四爷也是个能人,十七岁就中了举人,如今在翰林院也待了有些年头了,极得皇上的看重,去岁就升了学士之位。”
这件事长宜倒是有所耳闻,如今坊间流传着一句‘非翰林不入内阁’,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进翰林院,像徐衍这样的翰林学士,前途一片大好,不知有多少勋贵世家想把女儿嫁过去。
刘妈妈带着人从庭前的梨树下挖出一坛子酒来,梁氏吩咐送去前院,这时有小丫头过来禀:“郑太太带着郑小姐过来了。”
“他们来的倒快,把人领到花厅,我这就过去。”梁氏转过头和长宜说:“礼部主事郑大人的夫人来了,你跟舅母一道见见吧。”
长宜听到‘郑’字愣了一下,心想京城这么大,也有可能是同姓,她暗暗想了一番,还是开口问了梁氏:“……这位郑大人可是有个侄女,嫁到了大兴徐家?”
梁氏惊讶:“你认得她?郑大人的确有个侄女,嫁给了徐家的三爷,你刚才在你舅父书房见到的这一位,是徐家四爷。”
长宜也只是猜测,没想到竟然真的是她,点头道:“今年过年我跟着父亲回了一趟大兴,见过这位郑太太。”
梁氏皱了皱眉,她倒是记得徐家和傅家祖家都在大兴,但怎么两家扯上了关系,看样子长宜是知道这徐家的。
长宜跟梁氏解释:“徐家长房和二房分家后,长房就搬到了柏树胡同的宅邸,和傅家只隔了一条胡同,柏树胡同前面是街市,常有商贩叫卖,徐太夫人喜静,住在偏院里,让人开了个后门,与傅家祖宅大门正对着,这样说起来两家也算是邻居。”
梁氏这才道:“怪不得你见过郑太太,她有个女儿,年岁和你相差不大,你们也可以结识一下。”
郑家在京城也算是名门之后,郑老太爷曾在□□一朝任南京礼部尚书,后又被追封为太子少师。郑老太爷和郑太夫人生育两子,虽然都没有像郑老太爷那样居高官之位,好歹也都中了进士,郑大爷现任宁州知州,郑二爷在礼部任主事,也算是撑起了门楣。而且郑老太爷的学生遍布两京十三省,郑家极得世人推崇。
梁氏本意是想让长宜结交个朋友,但她不知,她早见过这位郑家小姐,而且之间还有些不愉快,长宜苦笑了下,心中祈祷这位郑小姐万不要太记仇了才好。
徐衍道:“三姑娘,看戏好玩吗……
走到花厅的时候,丫头们已经上了茶出来了,长宜一眼认出坐在黄花梨木圈椅上的郑太太,而坐在她身旁的郑媛斋穿了一件湘红色折枝桃花纹缂丝圆领袍,戴着明晃晃的金项圈,一看就是精心打扮过的。
郑媛斋不像她的母亲那般沉得住气,一双眼睛四下里张望,好似在找什么人。
长宜跟着梁氏进了花厅,郑太太和郑媛斋齐齐转过头来,看到梁氏身后的长宜,那一瞬,母女两个脸色都不免僵硬了一下。
梁氏上前和郑太太寒暄,郑太太才笑了笑,脸色恢复了正常,目光落在长宜的身上,梁氏就道:“这是我外甥女长宜,听说你们是认识的。”
“倒真是巧了,不曾想傅三姑娘和你们家有亲戚。”等梁氏坐下,郑太太才道:“傅三姑娘年纪轻轻,却做得一手好绣活,真真是叫人开了眼界,回去我还跟媛姐儿说,再见着傅三姑娘一定要讨教讨教。”
梁氏自是知道长宜的女红,她这个外甥女旁的不说,打小就比同龄的女孩子沉稳,初学针线的时候不用督促也能一连坐上三四个时辰,就连绣娘也忍不住称赞。
梁氏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