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节(3 / 3)

加入书签

下去这口气,试图通过严密的监视,挤压钱庄的生存空间。

遭遇了市场以外的因素,已经超越了于乐水所能处置的范围,于乐水立即拟定了一份报告,火速送往荆州,向钱庄总部通报京师的情况。

不多日,钱秉镫的指示就抵达草园胡同,令于乐水暂时停止拓展业务,专心做好金票宣传即可。

这让于乐水疑惑万分。于乐水抵达京师后,马上发现,京城内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资金流动非常频繁,简直就是金票的黄金拓展点,不在京师将金票做大做强,实在太可惜了。

于乐水虽然不甘心,但也无计可施,只好贯彻钱秉镫的指示,着力做好宣传事宜。

直到有一日,于乐水带着三个随从前往通州公干,离通州城尚有十余里时,忽然发现身后有两人紧随不舍。这两人一人穿着白色长袍,一人穿着浅蓝色短衫,均戴着大大的帽子,脸部被帽檐遮挡得严严实实,明显不想让路人看出他们的身份。

于乐水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三个随从也绝非胆小之辈,稍一合计,便回头质问跟随者到底有何目的。

两个尴尬人见于乐水回头,也不显得紧张,白色长袍者哑声笑道:“于主管,能否借一步说话?”

于乐水也不怕两人有什么算计,随着两人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人站定后,于乐水直言道:“有什么事就说吧,这里无人。”

白色长袍者拱手道:“耽搁于主管的时间,在下实在过意不去。是这样的,我们两人在通州有一笔银子,想在贵钱庄兑换成金票。”

于乐水大奇,失口问道:“想兑换,犯得着这么隐蔽么?”

白色长袍者讪笑道:“此中理由,不说也罢。另外,我们二人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于主管派人至通州取银子。”

于乐水心里惊疑不定,不知两人在捣什么鬼,不过银子送上门来,他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应道:“到通州取银子没问题,不过手续费得上涨三成。”

白色长袍者道:“三成就三成,成交!”

旋即,双方约定了取银子的详细地点和时间,分道扬镳而去。

两日后,钱庄终于在通州完成了第一笔大额兑换业务,兑换金额达到了三万两白银。

办完此事后,于乐水回头一想,估计这两个人看上了金票的方便之处,但又怕被朝廷的眼线盯住,方才采用了秘密接头的方式。

于乐水大受启发,给钱庄总部拟定了一份建议书,建议在通州,或者在北京周边,另建以钱庄,以方便此类人避开朝廷的眼线。

不过,令于乐水失望的是,钱秉镫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告知于乐水,京师附近的钱庄必然受到朝廷的监视,目前没有建的必要。

于乐水所不知道的是,在钱秉镫的规划中,京师钱庄早已被当成了花瓶,无非维持一个架子而已,在业务拓展方面并无任何期待。并且,于乐水也不知道,自朝廷将金票兑换成白银后,一个月内,京城内官绅持有的金票数额,绝不会低于三十万两白银的价值。

意外之喜

诚然,朝廷被迫向荆州集团让步后,让各地的商家对金票的信心大幅度上涨,不过,要想在短期内大肆扩大金票的发行量,显然不现实。

但事实无法辩驳,在荆州集团控制的地盘上,金票发行量却陡然上涨,这让整个荆州集团高层吃惊不已。

稍稍调查后,高层方才明白了原因,不由得哭笑不得。

无论是林纯鸿,还是精于货币金融的钱秉镫和菲利斯,实在想不到,各地的官绅居然成了金票的第一批拥泵者。

这事得从大明的官场习惯谈起。

大明立国之时,太祖爷将官员的俸禄定得非常低,相比较每个官员的庞大开支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官员也是人,不仅贪图各种享受,还需要讲个排场,并不能像太祖爷设想的一般,仅仅维持基本的温饱即可。

不过,大量的开销从何而来?于是,无论是京官,还是各地地方官,无不想尽一切办法捞钱。

一般而言,地方官山高皇帝远,又主政一方,捞钱的机会远远超过京官。按照道理讲,所有官员应该对地方官职趋之若鹜才对。

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大多数官员还是希望当京官。毕竟,京官对地方官的制约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比如都察院里的言官,品级非常低,却让任何官员感到害怕,一旦惹怒了他们,弹劾奏章立马递到皇上面前,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再比如,户部十三个清吏司的官员,分管着各地的财计事宜,要是不侍奉好他们,非得给你难堪。

如此这般,地方官不得不各自寻人,送上一份程仪,望京官笑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