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节(1 / 3)

加入书签

“这就是去红砖小筑的路了”,汪靖益说:“沿着这条路走到终点,就能到了。”

亦清清瞧着,这里虽然看着荒凉,还有很多枯枝和荆棘拦路,但还是能很清楚的看出这里以前是有路的,而且路还不窄。

因为两边甚至看出间距相同的宝塔松。

虽然偶尔有个缺口,树被锯掉了,只留下了个矮树桩,但这明显是特意种的行道树。

这片林子里除了这路边,其他地方都没有宝塔松。

“这路基还挺宽的啊!”亦清清惊讶的说。

一看这行道树,就能想象出当初这条路气派的样子了,那路终点的红砖小筑怕是更豪华吧?

“当初这路是能走汽车的,请人往路上铺了很多的碎石子,下雨都不泥泞的”,汪靖益看着这条路也颇为感慨。

这是以前家里避暑的别苑,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请了专门的设计师建造的。

那时候每次出行都是车接车送,有专门的司机,所以只挑景致和风水最好的地方,完全没有考虑路程问题。

谁能想到曾经繁荣的汪家现在就只剩下他汪靖益一个人了,而他现在来此,不仅要挤公交车,还要徒步大半程,如此艰难。

亦清清闻言用脚拨了拨脚下的落叶层,果然看到了混在腐土中的碎石子:“还真是!”

时间太久了,石子都被淹没了。

以前这里肯定很气派吧!虽然荒废了很久了,但这么宽的路基,清理起来比她想象中的容易多了,亦清清对红砖小筑更期待了。

冬日里的山林灰蒙蒙的,她也一点都不觉得这里荒凉。

红砖小筑

先弄两辆自行车过渡几年,慢慢修缮,反正她和阿远力气那都是杠杠的,骑自行车上山完全没有问题。

等后边有了汽车换上汽车,到时候这点路程,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一个离帝都这么近的山中别墅,还是有历史的老建筑,周围环境也好。

春有山花,夏有绿荫,秋有红叶,冬有雪。

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适合养老?

怀着对红砖小筑的期待,亦清清走起路来都带劲儿的很。

与她的兴奋相反,从到枫麓山脚开始,汪靖益明显沉默了许多。

其他人也都没有再说话,只有脚踩落叶的咔嚓声伴随着他们。

直到走近了红砖小筑,气氛才又热闹起来。

红砖小筑完全没有辜负亦清清的期望,只是从外面远远的看的这一眼,亦清清就喜欢上了这里:“太漂亮了!”

袁安春看了她一眼,那楼阔气归阔气,但现在已经荒到了极点,庭院里乱七八糟的野草灌木,红砖墙上一缕一缕攀爬而上的枯藤,满是灰尘看起来脏兮兮的彩色玻璃,怎么看都和漂亮沾不上边,而且还是“太漂亮”?

而在亦清清眼里,红砖小筑荒芜归荒芜,但是清理修缮一下后,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拱形的院门,左右延伸环抱着院落,宽敞大气的青砖路从院门一直铺到了大门口,历经岁月,这青砖路上也只是多了些青苔和落叶。

大门门板都被拆走了一半,但余下的半扇门也能看出它以往的阔气与辉煌。

还有那一扇扇彩色的玻璃窗户,虽然脏兮兮的,但是竟然大部分都保存的很好,有的上面还有珐琅掐丝图案。

青砖路左边是一个西式花园,鹅卵石小路通向一个白色的欧式花园凉亭,白漆斑驳脱落了,但依旧结实,野草灌木间,有些似乎是花卉的植株还在艰难存活着。

青砖路右边以前应该是大片的草坪,现在已经完全被杂草占据了。

阔气的二层红砖楼上爬了些褐色的藤蔓,仔细一看,那是爬山虎啊!

就冲这爬山虎,亦清清就要拿下这房子。

房子虽然只有两层,但是却很大,按汪靖益的说法,这里鼎盛时期最多的时候,曾经主人和仆人加在一起,住下了几十口人。

不过内里的家具物什已经基本上没了,有的墙纸都被揭下来了。

但是楼体还依旧结实,没什么损坏。

汪靖益大概介绍了一下每个房间以前是做什么用的。

后院的草木要更旺盛些,如今也显得更杂乱,不好好清理一下,很难。

但是从二楼往下看,乱草掩映中假山凉亭,竹林山泉依稀可见。

前院是西式花园草坪,后院就是一步一景的中式庭院。

“汪同志,这个房子我买了!”亦清清当下立断道。

这其实是袁安春第一次亲自到红砖小筑来,说实话,这里比他想象的要差一些。

地方虽然大,但基本上是废弃的宅子了。

要想修缮到能住的程度,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无底洞也差不多了,而且上哪儿找那么多人来帮忙修缮?这里这么偏僻,连最近的村子,都要走上好久。

就填满这房子的家具就是一笔大开销。

亦清清当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