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节(1 / 3)

加入书签

这没啥可想的,贴几个饼子就行,别的花里胡哨的都不需要,她给自己做的是当初下乡她妈给她做的那样的饼子,冷了硬邦邦的,但是就着热水吃还不错,而且很抗饿,拿着也方便。

饼子做好,放冷了一个个包上放在一边,然后她还去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打了个小包袱,放在背篓上头。

这个包袱就是她用来掩人耳目的了。

到时候要是想从空间里拿点什么东西,这个包袱就是遮掩,另外还有身上的一个布挎包,放着自己的身份证明之类的证件,还有一点零钱。

出发那天,起床后,她就把铺盖卷起来,用粗布盖好,放到了衣箱上。

然后检查了一下屋里的东西,除开今年分的粮食,其他能吃的东西都被她收到了茅草屋空间里。

要不是怕一点粮食都没有,要是真有人进来了,解释不过去,这点粮食她都不会留。

最后把门锁都挂好,就出去了,没有推自行车。

今天大头小分队全员出动,送亦清清和王玲玲去车站。

七个人只骑了五辆车。

郑晓龙载着陈志和,李梦雪载着钱来来,腾出来两辆车,给带着行李的亦清清和王玲玲骑。

回来的时候,他们五个再一人骑一辆就行。

冰天雪地里,天蒙蒙亮的时候,五辆车就摇摇晃晃的上路了。

起这么早除了要赶火车,主要还是想一起再去国营饭店吃个早饭。

好好吃一顿,好给接下来火车上的几天储存点油水,可能好几天都吃不好睡不好了。

今天运气很好,国营饭店的早餐供应是肉包子和蛋花汤。

几人吃的堂食,早饭吃完,整个人都热乎了起来。

漫漫回家路

到了汽车站,李梦雪她们五个推着自行车,亦清清和王玲玲包袱款款,一起等着车。

七个俊俏的年轻男女和五辆自行车一起,成为了这个清晨,车站最靓丽的风景。

“你们俩过了年早点回来啊,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给你们办个接风宴”,李梦雪一手牵着亦清清,一手牵着王玲玲。

这后边正儿八经过春节的时候,少两个人,怪不习惯的。

“路上小心点,特别是玲玲,把行李照看好”,钱来来叮嘱着王玲玲。

“路上我会看着她的”,亦清清说。

而且王玲玲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后,也成长了。

“玲玲,相亲的时候眼睛擦亮点,我们教你的还记着吧?”李梦雪也叮嘱了一句。

“放心吧,我拿本子都记着呢,保证不忘记!”王玲玲拍了拍自己的包袱。

“车来了!”郑晓龙提醒道。

众人连忙把亦清清和王玲玲推到了前边。

亦清清的袖子突然一重,是一路上都沉默着没说话的云孤远:“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

亦清清安抚性的拍了拍他的手背:“好,等我。”

虽然这大清早的,但车站等候的人却不少,很多人都是赶早班车去省城办事儿,赶末班车回来,免得在外面住一夜多花钱。

这次有五个小伙伴帮她们抢占有利位置,亦清清和王玲玲排在了前边。

顺利在油箱盖上有了一席之地,东西也好放,坐这儿除了要好好稳住身子,也不用像上次那样被挤得动都动不了了。

车里慢慢的又塞满了人,亦清清她们俩都看不清旁边车窗外的人了,想再跟她们告个别都不能。

车摇摇晃晃的走起来,带她们逐渐远离了铁岭县城。

“清清,明明来的时候,感觉这里特别可怕,没想到走的时候,又有点舍不得了”,王玲玲挽着亦清清的胳膊说。

“因为这里也有很多很好的人啊,也承载了一些美好的回忆”,亦清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知青生活虽然辛苦,但很多有过下乡经历的知青很多年后,却很珍视这段辛苦的日子,把下乡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亦清清觉得这就跟上学差不多,上学时天天盼着毕业,毕业后却又怀念着上学的日子。

时间让苦痛褪了色,却让那些快乐的回忆愈来愈鲜活。

摇摇晃晃好几个小时,亦清清屁股都要被颠散了,才到了省城汽车站。

果然还是经验少啊,这油箱盖虽然看着宽敞好放东西,但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亦清清和王玲玲带着行李挤下车后,已经有了几分逃荒难民的架势了,精气神儿都没了。

出了汽车站,旁边就是火车站。

又是一阵儿兵荒马乱,终于找着座位坐下后,两人才算是松了口气,好歹能在这座位上安稳两三天了。

这回一趟家,是真的不容易啊,累得慌。

亦清清和王玲玲都没有了啥说话的欲望,就呆呆的坐着看风景,或者闭目养神。

火车上的时间才真的是数着过的,漫长又无聊,还不能安心好好睡一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