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1 / 3)

加入书签

下多少种子,下多少肥料,怎么浇水,都细致的讲解。

“小姑,你稍微讲慢一点点。”苏大嫂脑子一下子记不住这么多,急冒汗,都怪自己的脑子太笨。

“大嫂,不用急,我再慢慢讲一遍,一下子记不住也没关系,我多讲几遍,你再按着我讲解的来,慢慢就会了。”苏珍珍也没指望大嫂她们听一遍就会。

苏二嫂默默的在心里重复一遍小姑说的话。

苏二嫂记性苏大嫂好,一边下种子,一遍按着小姑说的步骤:“小姑,你看看我的,是不是这样?”

“对,二嫂。”没想到二嫂的记性挺好。

苏珍珍索性让大嫂,二嫂来做,自己在旁边看,哪里不对,指点出来。

“闺女,种这菜这么讲究呢?”苏母在一旁听,这么多要注意,怪不得这菜种出来就是好吃。

“娘,你听着讲究,其实和你们平常种的菜也没什么区别。”就是要细致一点。

哪有天天让闺女补贴娘家的道理

“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四家的,你们可得好好学,要不是因为你们是我珍宝的嫂嫂,换做别人,想学都没得学。”她闺女辛辛苦苦教,要是三个儿媳转头就忘,她闺女不是白教了吗。

“娘,我认真学着呢。”苏大嫂本来就想学,学会了到时候叫小姑给点种子,拿回娘家种,她爹娘也能吃这种菜,小姑说了,这种菜长得快,家里就算没有那么多粮食,吃这个菜也能顶饱。

“娘,小姑说的我差不多都记住了。”苏二嫂在心里又回忆了一下小姑说的话,她打小就记性好,就是她爹娘没钱给她读书,她要是能读书,现在也是个有文化的了。

“娘,我也记住了。”陆娇在家里无聊的时候,都是拿着课本打发时间,她的脑子记性好,珍珍说一遍她就记住了。

就是不知道怎么种,记住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一回事。

“好了,剩下的明天过来搭个棚就行了。”忙活了几天,总算是差不多弄好了,苏珍珍拍拍手,扶着腰起来。

“回去吃饭。”苏母心疼的扶着闺女的手臂回家,为了这种菜,她闺女忒辛苦了,明明这些活她闺女是不用干的。

“老大,老二,老四,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苏母一进门就看见三个儿子在院子洗手,这会也才六点钟,平时老头子他们七点多才回来的。

“霍叔让我们早点回来,我们就回来了。”苏大哥洗了把脸对着苏母道。

“娘,下午的时候,二熊带了他媳妇一起来霍家。”苏二哥和苏母提了一嘴。

“奶,你看这是二熊婶婶给我编的。”二壮拿着一只编好的蜻蜓给苏母看。

“二熊还挺疼媳妇。”这孩子总算机灵了一回,媳妇怀孕了,继母天天来闹,要是闹出个好歹出来,可咋整。

“可不是,要是二熊没有那个继母,他媳妇嫁给他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幸福,娘,我二熊旁边,二熊抬头看他媳妇的时候,那眼神,那种感觉。”他旁边看,都觉得这两口子很幸福,苏四哥啃着柿子道。

啃完了嘴里的柿子,又拿出小刀,削了两个柿子,给陆娇和苏珍珍吃。

“二熊要是想没有继母,他也可以没有。”柿子专挑软的捏,他继母就是觉得二熊两口子好拿捏,二熊还一声不吭。

“对了,老大明天你去学校给这两个孩子报名上学。”明天就是报名时间了,她孙子得上学,不管别家的孩子咋样,她家的孩子得读书,只要孩子能读,她就供得起。

“嗯。”苏大哥点头。

“二壮,奶奶给你报了名上学,你要好好读书,识字知道没?”苏二嫂拉儿子到身边叮嘱,明天是学校报名的日子,她自己都忘记了,还好婆婆记着,要不然儿子今年就上不了学了。

“大壮,你是哥哥,你得带头读好书,跟你小姑姑一样聪明伶俐。”苏大嫂也叮嘱大壮。

“你们两个娃娃,奶奶不求你们像我珍宝一样天资聪明,但你们能识文断字,懂些最起码的大道理就行。”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她闺女一样读书有天分,拿奖状回来拿个不停,她几个儿子读书都读得普普通通,孙子她也没报多大期望,送去学校能识字就行。

听到可以上学,大壮、二壮两人开心坏了,只有石头一个人在眼神暗淡,农村的孩子懂事早,石头知道他家是没有多余的钱给他读书的。

苏大嫂心细,石头这个孩子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的。

苏珍珍回房间踩缝纫机给两个侄子缝了两个布袋书包,能装书就行。

“国兴,吃饱了我们就送石头回家吧。”苏大嫂想着回娘家和娘商量一点事。

下午玩了半天,大壮,二壮两个孩子已经没有了不舍的情绪,反正娘(大伯娘)说的对,他们想和石头哥玩,还可以去找石头哥。

刘母在门口捡豆子,看见女儿、女婿送孙子回来了:“小红,国兴,你们咋还送石头回来?路也没有远,他自己也能走回来。”苏家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