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9章(1 / 2)

加入书签

杨清宁下意识地看向凌南玉,果然见他脸色又黑了几分,心里不禁一阵苦笑。

“刘妈妈可是把她逼得狠了,所以她才选择自尽?”

“有知府大人给姑娘撑腰,刘妈妈根本不敢对姑娘如何,姑娘也从未和奴婢说过寻死的话。而且,姑娘总说,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你可曾看过遗书,可是秋秋姑娘的笔迹?”

“奴婢看过,那字确实有些像姑娘写的,应该是有人模仿姑娘的笔迹写的。”

“你最后见秋秋姑娘是什么时候?”

“是在姑娘上妆之前。姑娘的舞衣不知怎么脏了一块,就让奴婢拿去清洗,再用炉子烘干。奴婢弄好以后,便拿来给姑娘,姑娘让我将东西放在桌上,在门外守着。”

“这期间你可曾离开过?”

“不曾,奴婢一直在外面守着,直到刘妈妈带人来催,奴婢叫门没人应,房门还被反锁了。刘妈妈便让人撞门,之后就发现姑娘死了。”

“这期间可有人来找过秋秋姑娘?”

“没有。”

青楼头牌被杀案(3)

杨清宁起身回到李晚秋的房间, 在她的梳妆台上翻找,很快便在抽屉里,找到了胭脂盒。里面的胭脂呈大小不一的块状, 明显是被摔过。

跟过来的小小出声说道:“咦,这胭脂怎么碎了?”

杨清宁没说话, 蹲下身仔细检查地面。

凌南玉见状也随之蹲下, 很快便发现了桌角和地面相交的缝隙里有散落胭脂的痕迹,“凶手应该是在处理尸体时, 打翻了胭脂,又无意间踩了上去, 这才在窗台上留下痕迹。”

杨清宁点点头, 道:“不止窗台, 还有房顶被踩裂的瓦片上。”

凌南玉随着杨清宁站了起来, 下意识地扶住了他的手臂,道:“阿宁,我总觉得这个凶手有些奇怪。”

“哦,哪里奇怪, 说来听听。”

“若是单看这间房,说明这场谋杀是凶手处心积虑策划的,若非阿宁过来,说不准他们就按自杀来结案了。可有些地方处理的又有些潦草, 感觉……”

杨清宁接话道:“感觉有恃无恐。”

“没错, 就是这种极其矛盾的感觉。”

“我也有这种感觉。”

杨清宁仔细回想与小小的对话,小小拿衣服回来后,一直守在门口未曾离开, 期间也没有人接触过李晚秋,而李晚秋却被人毒死在房中, 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有人从窗子进入房中,迷晕并毒死了李晚秋;另一种可能就是李晚秋自杀。

李晚秋的尸检存疑,再加上窗上的痕迹,可以排除她自杀的可能性。那就只剩下第一种可能性,只是房间在二层,凶手要么借助梯子,要么如小瓶子那般武功高强,要么如李玉那般借助靠墙的大树攀爬。根据墙上的痕迹来看,对方攀爬的可能性不大。若对方武功高强,直接飞来飞去便可,又怎会在隔壁房间的窗台上留下痕迹。这显然说不通。

再结合李晚秋身上并未发现任何挣扎伤来看,凶手应该是先将其迷晕,再进行犯罪。或者李晚秋本身就与凶手有约,所以才能在凶手进入房间后,才未发出任何动静,没做任何挣扎。

等等,杨清宁转头看向窗子,因为是夏末,天气较热,一般人都会开着窗子,而李晚秋房间的窗子,是往外开的,正好挡住了窗台。除非凶手有小瓶子那种飞檐走壁的功夫,否则无法毫无声息地从隔壁的窗子进入李晚秋的房间。排除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可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杨清宁看向小小,“你拿衣服回来时,秋秋姑娘在做什么?”

小小想了想,道:“姑娘那时在梳妆台前上妆。”

“当时她让你将衣服放在了何处?”

“放在小厅的矮桌上。”

“那这般说来,她当时是背对着你,你可看到了她的脸?”

小小又仔细回想了一下,随即摇摇头,道:“并未看清。”

杨清宁走出卧房,站在门口往里面看着,卧房与小厅之前用屏风挡着,而梳妆台在床头的位置,只有在进门时往里看,才能看到梳妆台的一角,压根看不到全貌。杨清宁来到矮桌前,隔着屏风往里看,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凌南玉一直跟在杨清宁身后,道:“老爷,可是发现了不妥?”

杨清宁并未回答,而是走进卧房,四下打量着,最后将目光投向床尾的衣橱。他打开衣橱,里面挂着许多舞衣,下面也叠放着不少。他查看上面挂着的舞衣,发现其中一件烟粉色的舞衣被勾了丝。

杨清宁转头看了看,见小小没跟进来,道:“你去把小小叫来。”

“哦,好。”

他们一个吩咐得理直气壮,一个答应得理所当然。

听到凌南玉的声音,杨清宁神情一怔,突然反应过来跟在身边的不是小瓶子,而是凌南玉。转头看去,只见他已出了卧房,杨清宁不禁勾起嘴角,心里有那么一丝丝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