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节(1 / 4)

加入书签

为了招待好来实地考察的人,村长带着全村人做了一次大清洁。宋浩带着十几个人过来时,是县里安排专车去接的,县里管农业和招商的领导也跟着陪同。

跟着宋浩来的几个负责人刚在村头下车,呼啦啦的就是一帮人来欢迎。过来参观考察的负责人基本都认识徐暮,好不容易在一堆人中间看到他了,忙走过去打招呼,直说这里的干部和村民都太热情了。

徐暮藏着私心,让梁明远和他一块儿去招待人,就是为了让梁明远在这边的领导面前露脸。按着现在的情况,未来大嫂在市里开店做生意,大哥一直待在镇上,以后在一起了来回跑不容易。

徐暮觉得自己贴心得很,看把以后的事情都给考虑进去了。

这一次徐暮公司引来了六个单位的人过来考察情况,过来了解了三天,有的就直接下了订单。这次西塘村算是在整个县城都要出名了。

而徐暮作为幕后大功臣,少不了有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来找他去吃饭,每次都把梁明远给带上,这下人家都知道他对象是西塘村的梁辞了。

村里热闹了好几天,没有慢慢趋于平静,反而是热闹就没有停下来过。

市里的电视台报道了西塘村种植药田的成功,引得不少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过来学习西塘村的成功经验,甚至还有个人自己来参观学习,准备自己承包田地自己干。

西塘村到镇上的那段黄泥路也终于得到了拨款,要修成水泥路了,甚至还要扩宽道路,方便以后货车进出。

村长这几天脸上的笑就没断下来过,走路都生风,带着村干部去每家每户强调对外面来的人要有礼貌,村子里的卫生前所未有的好,家禽都要被关在家里养着不准放出去。

有人看到了商机,在村子里开了第一家杂货铺,基本的日用品都有,各种新出的小零食是最齐全的。开业后,每天店门口都聚集了一帮孩子。家里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能到手的零钱就多了起来。

堂姐和堂姐夫这段时间忙着在镇上开早餐店,小外甥女就放在西塘村这里。家里俩个小姑娘都喜欢大方的徐暮,每天“小姨父”“小姑丈”地喊着,把徐暮乐得都找不着北了,见着她们就带她们去杂货铺买东西。

伯母看着徐暮一手牵一个小姑娘、身后跟着个小皮猴直奔杂货铺,笑着对梁辞说:“小徐看着是个宠孩子的。”

大堂嫂也笑道:“就是太宠着了,三个孩子都还想着跟小徐去京城呢,现在连爸妈都觉得不是最好的了。”

梁辞哈哈大笑,“他这样的以后带孩子还不得给教坏了。”

说完就觉得自己说这话好像说得早了,注意到伯母和大堂嫂都偷偷笑她,梁辞也觉得脸热。现在就说到孩子的事情了,好像她多着急嫁给他似的。

梁辞都担心徐暮这么惯着家里的孩子,早晚得把他们给惯坏了。不过好在也惯不了几天了。

徐暮足足来了一个月,就算有柳笛他们守着公司,也不能一直当甩手掌柜,所以他得回京城上班工作去了。

至于梁辞,其实徐暮想过让她提前回学校,毕竟她回来家里后太放松了,都没怎么看过书复习,一月份开始考研究生,现在进入八月,其实也就剩不到半年的时间,回了学校,大四课程不多但是也还是有课的,他就担心她后面得着急忙慌地赶进度。

但最后和梁辞商量后,还是让她等准备开学了再和林燕他们一起回学校。

家里已经默认等到今年过年,徐暮和他哥过来家里提亲,等梁辞明年毕业,就领证结婚。所以在梁辞还能有够多的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时,还是让她多在家里待着。

徐暮临到要回去了,还是没听闻梁明远那边的感情有什么进展,遗憾地对梁辞道:“等你回京城了,再和我说说大哥到底有没有追到人。”

梁辞一脸的不舍,不想说话,觉得自己一说话就要忍不住想留人了。

“等你开学回去就又能见面了。”徐暮摸摸她的脑袋,交代道:“在家真的要开始复习了,不过也不能像在学校那样,一整天都是对着课本看”

眼看着他又要唠叨起来了,梁辞脸上的不舍已经都消失得一干二净,催促他道:“哎呀我都知道了。你快去收拾衣服,我去看看阿婆给你准备什么好东西带回去。”

现在一说到学习的事情就溜,以前都好好的,现在才开始长反骨。一说学习,就让他想到开杂货铺老板的小儿子,让读十篇课文才能拿一根冰棍吃,那小孩儿干脆就不吃冰棍。

没有顺路的货车可以送徐暮到火车站,梁辞就陪他坐大巴去,直到把人送上火车了,才回头自己坐大巴回家。

到了镇上,一下车就吐得脸色都青了。

来不及为徐暮离开难过,梁辞带着衣服过来镇上住下了。天天除了盯她哥有什么动静,就是在家里看书学习。

她在镇上一连住了七天,阿婆都忍不住来镇上要把她带回家了,梁辞也没见到小秋姐出现,偏偏她哥每天乐呵呵地哼着歌,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好高兴的,小秋姐都跑得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