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 第14节(5 / 6)

加入书签

了,知道一般村子里放电影都会选在晒谷场,不过他照例还是得问清楚啊。

徐胜利这才安排人帮着把放电影的机器什么的运送到了晒谷场。嘴里还一个劲的让帮忙的人注意一点,这些机器精贵着呢,要是磕了碰了,谁都赔不起。

机器运到晒谷场,根本就不用黄建军和孙卫国操心,自有闲得慌的半大小子们挤到他们跟前忙前忙后,他们只要动动嘴,指挥那些小子们干活就行。小子们被指是干活并不恼,一个个反而还乐呵呵的。当然涉及到放电影胶片什么的技术问题,黄建军和孙卫国就只能亲自动手了,要是给小子们不小心弄坏了电影胶片,那可就麻烦了。

知道晚上要放电影,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早早的做了晚饭。他们看露天电影都有自己的经验了,知道要尽量早点占据有利的地形,才能有好的观影位置。本村的人不用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能在场院中间看;外村的乡亲们这么远的路又不好自带板凳,就找块砖块或者石头坐着。要是实在找不到,就只能站着看了。不过那些皮小子们都不是安稳的主,一个个的爬高上低的,要么爬到树上,要么爬上墙头,惹得家长们跳骂不已。

更有那隔壁村的乡亲们,因为路远,怕耽误了看电影,带了些干粮就来了临河村。要是谁正好在临河村有亲戚,自然是在亲戚家吃饭的,还能得到一个好位置,惹得同行的人羡慕不已。不过也只是羡慕罢了,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年月,谁家都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用来招待素不相识的同乡。如果来的迟了,就只能站着看了,如果孩子们看不到,就会被家长驾到脖子上。

“放电影啦!放电影啦!”还没有天黑,心急的孩子就匆匆吃罢晚饭,不顾家人的呼唤成群的奔向了晒谷场。他们早就用家里的板凳什么的去晒谷场占位置了。大爷大娘大婶嫂子们笑骂不已,也不多管,怀里抱着奶娃娃,再带上刚会走路的小宝贝,跟着去了。整个村子,除了还没出月子的奶娃子还有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人家,几乎每家都是全家出动。

农村的夜晚没有什么娱乐,难得遇到一次放电影的,恨不得人家能留下来不走,天天放给他们看才好呢。

徐定睿家自然也是。徐定睿和张敏都是生产队的小干部,虽然不一定有多少实权,但这种时候还是能得到一些靠前的位置的。不过徐长林以及张溪几个小的,根本就不用徐定睿烦神,一早就带着凳子什么去晒谷场占位置去了。张洋还兴致勃勃的跟老爷子他们夸口,说一定会给家人找到一个十分靠前的位置的。

等徐长卿跟着张敏在家收拾完,陪着张老爷子两口子去晒谷场,天还没黑呢,场院里已经稀稀拉拉坐了不少人了。黑压压的人挨着人,怎么也得有好几百号。一眼看过去,人群里有很多十分陌生的脸庞,想来就是附近的村落得到消息来凑热闹的百姓了。不管是不是临河村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笑容。直把徐长卿母女两看的眼晕,话说这么多人,他们要到哪儿去找徐长林他们呢?他们的位置在哪儿呀?

几个人正站在场院边发呆,徐长卿首先听到电影屏幕的左前方传来“小姑、小姑,我们在这儿~”

徐长卿找了半天,这才发现自家的表哥张洋还有表姐张翩正站在硕大的白色银幕下向着他们一行人的方向直挥手。整个晒谷场怎么说也有好几百号人,大家都说着话,如果不提高嗓门,就算在身边,都不一定能听得到对方说什么。张洋几个扯着嗓子喊,再加上蹦蹦跳跳的样子,看的周围的人纷纷侧目。他们却丝毫不以为意。来临河村才短短一两天,张洋他们被压抑的天性算是释放出来了,变得跟农家的半大小子一样皮实。如果不是他们这十几年来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骨子里还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是城里来的孩子。

把张老爷子看的眉头直皱,待看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他就释然了。话说张洋他们的声音还算是轻的,没见到隔壁赵大婶扯着嗓子呼唤家里的熊孩子,那声音隔得老远都能听得见。

徐长卿看了看表哥表姐所在的地方,貌似离得还挺远,想要过去还必须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当然也有一些有祖传手艺的,心思活络的,偷偷摸摸的做了些家常的小吃食拿到场院边卖,或者卖些瓜子花生什么的。在场的人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举报这些小商小贩。要是因为这么点吃食,被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拉去□□,还真不值当呢。

现在还没出正月,孩子身上都会有点压岁钱,不多,但也够买些东西吃吃的。这种时候,任凭再小气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说不出拒绝的话,往往会给孩子几分钱让他们去解解嘴馋。毕竟总不能让自家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家孩子吃。大人这会儿总会要个面子,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这么多人,看的徐长卿有点眼晕了,她实在不习惯如此喧闹的地方,很想干脆回家算了。但无意间看到外婆兴致勃勃的脸庞,她不忍心了。难得有点娱乐活动,就算老太太眼睛看不到,但人家能听得到啊,没事来凑个热闹都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