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节(1 / 2)

加入书签

先前颜君齐才往户部去了几天,就敢背着户部尚书搜集资料弹劾他这大将军了。

但范孝和贺太师都清楚,那只是户部尚书一时没想到新人胆子敢这么大,不至于真的压不住一个小新人。

弘安帝口中的压不住,指的是太子。

自从弘安帝摔伤后,他为太子找班底比从前更紧迫了。

六部,九寺五监,朝中军中,全是可托之人。

但也大多是老臣。

老臣终有要离开之时,将来新帝登基也必然更愿意启用年轻人。

如何过渡,来不来得及磨炼,弘安帝私下总会有些焦躁起来。

果然弘安帝长叹了一声,“一转眼,咱们老了呀。”

范孝和贺太师都没出声。

弘安帝年轻时最喜欢胆大有才、性情叛逆的。

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只要对方有才,他就敢用,从不怕臣强凌君,别人强,他就要更强,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掌天下权,驭豺狼虎豹。

可太子,太温和了。

温和好,又不好。

尤其是弘安帝知道自己若不尽快扫荡内忧外患,留给太子的摊子不好管。

北有强敌初降难驯,边境并不安稳,内因连年征战,积弊浮现,朝中文武矛盾、文臣与勋贵的矛盾,需要有人能平衡震慑……

他缺人,庸才难治国,太能干,又怕太子驾驭不了。

弘安帝的目光忍不住转向朝中的年轻人,选来选去,最满意的是贺承业,最近的三届殿试中,最满意的是前前届的榜眼,和这一届的贺颂之、颜君齐。

可已经有了贺承业,要不要再往太子眼前添一个贺颂之,他又有所犹豫。对此贺太师极力反对,以辞官告老威胁过弘安帝绝不可使一姓一族霸占朝堂,为此,范孝明知贺承业、贺颂之品性不错,对用人之事也不太好插嘴。

贺太师太倔,他在朝中,就不许亲儿子握实权,贺承业虽然考了状元,不是外派,就是闲差。贺颂之能稍好一点儿,但将来也有得磨炼。

至于颜君齐……优势与劣势一样多。

范孝问道:“工部如何?”

弘安帝摇头。

范孝:“兵部?”

弘安帝没动。

兵部倒是个选择。

范孝也在兵部挂着闲置,还能替他盯着些。

贺太师忽然道:“臣倒是有个锻炼之处。”

弘安帝:“哦?哪个衙门?”

贺太师:“西北。”

作者有话要说:

弘安帝:让我看看,往哪安插呢?

六部:看看我看看我!

贺太师:西北。

六部:????还是不是自己人了?!

目标

“西北?”弘安帝沉默片刻,摇摇头,“还是让他先在京里锻炼吧。”

贺太师欲再劝,弘安帝却不欲再听,让他们退下了。

范孝和贺太师出来,贺太师罕见地主动叫住了范孝。

范孝稀奇,“承业遇到麻烦了?”

贺太师:“他和定山私怨难消,陛下让他去督军我本就不赞同。”

対此范孝没什么发言权,贺承业是他女婿,魏定山是他义子,关系却特别差。

他们俩一个督军,一个统军,范孝猜,但凡贺承业脾气差那么一点点,他们俩就得天天打架。

但他们俩又不能不磨合,他们看得出来,弘安帝是希望将来他们一个统兵,一个辅政,一内一外协助太子,若他们俩在西北磨合不好,弘安帝就要考虑换掉他们其中之一了。

贺太师叹道:“不过这都是小事,算是陛下给他们两人的锻炼。我是怕连年欠饷,和平日久,兵士懈怠,若遇寒冬,蛮人会生异动。”

范孝神色绷紧,“今年又是寒冬啦?”

贺太师:“西北百年来,从未有接连五年暖冬,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你我不要心存侥幸。”

范孝:“定北郡郡守可有送来粮收牒报?”

贺太师气得哼了一声,“去年的还没送来!我看苏岭中这郡守也干到头了。”

范孝叹气:“他也是赶鸭子上架。”

定北郡一个郡守管整个蛮区,统管的面积算下来顶南边两三个郡,物产却匮乏得要命,整个郡内,住的不是蛮人就是兵,百姓全是军户,和大岐其他郡情况根本就不一样,普通的郡守过去,哪能管得了?

弘安帝设郡满朝同意,让谁去做郡守却成了大问题。

敢去的,资历太浅,弘安帝不放心。

弘安帝放心的,当值的位置又极为重要,轻易挪不动不了。

剩下的,大多不敢去。

吃苦、穷、难出政绩倒是不怕,怕的是定北郡地域太过特殊,管辖的人也太特殊,一旦出问题,便是关乎大岐危亡的大问题。

到时,丧命是小,大岐再陷入战局可成千古罪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