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节(1 / 2)

加入书签

卢舟:“馄饨。”

卢栩:“行,君齐呢?”

颜君齐:“就馄饨吧。”

卢栩:“好,我再看看有什么菜。房牙子说附近有几个读书人聚会的去处,要不要去看看?”

卢舟很好奇,但他没说话,而是看颜君齐。

颜君齐:“去看看吧,都是各地的举人和京中的读书人,我们也去见识一下。”

卢栩也赞同,“嗯,了解下竞争对手的水平,还有观阳和京城读书人的差距。”

颜君齐莞尔。

卢舟充满期待,他们一路上见到的都是从大岐东北方向各郡赶来的举人,还没见过其他地方的,听说中部三郡和南方九郡文教兴盛,卧虎藏龙,和他们隆兴郡大大不同。

谈起这个,颜君齐也不由叹息。

不说人才多寡,只看这书铺,京城随便一个小铺子卖的书,在隆兴州府都找不齐,就更别提观阳了。

想当初卢栩还出过写话本赚钱的主意,这在隆兴不行,可在京城却是可以,京城中随便一家大些的书局,都有门路能搞私印。

只要出得起钱,还可以自掏腰包搞文集,颜君齐在他们巷子口的小书铺就发现了好几套本朝致仕官员自己印的文集。

这在隆兴郡、朔州郡,根本想都不敢想。

只书籍的差距,京城和南方各郡就能将隆兴等郡远远甩开,更别说书院、家学、环境熏陶等等了。

像京中这样读书人的聚会,隆兴州府偶尔还有,观阳压根就没有。

不交流,怎么增长见闻呢?

卢栩想,明天开始多走走,有这样的活动就多多参加,若是有用,他们就在京中多住些日子,哪怕这次考不上,在京中住上两年再考也没什么。

他还能打听打听有没有好点儿的私塾,送卢舟进去念念。贵也没关系,大不了他想办法在京城赚钱。

卢栩自始至终都认为以他家卢舟踏实好学,考不上童生问题也绝不在卢舟身上。

万一是书院不行呢?

卢栩自动忽略卢乐已经考上了,苗泓荫都考上秀才了这回事。

打定了主意,卢栩打算明天赶早市买东西时,也顺便看看附近的铺子都做什么生意。

晚上睡觉前,卢栩边帮颜君齐从箱子里掏书边和他提起。

他们出门时就带了十几本书,这一路过来,遇到大城就补买,已经快要一箱了。

颜君齐也就这点儿爱好,卢栩还能嫌沉吗,反正卢舟也爱看,他们还有车,大不了少装点儿别的。

这会儿终于能把所有书拿出来了,一路又是雨又是雪的,不少书都受潮有损坏,他们得把书分类整理,该重新修补的修补,该晒的晒。

颜君齐:“那咱们先打听打听。”

卢栩:“嗯,先不跟他说,万一你考完要外派到别处,我也不放心把他自己留在京城。”

颜君齐笑,“小舟学问扎实务实,只是少了几分灵气,兴许是遇到的考官不喜欢他的风格而已。”

卢栩知道,他们家卢舟写诗不行。

但这玩意儿不是跟性格有关系吗?

有浪漫派就有写实派,他家卢舟的诗就是沉闷了点儿,他瞧着就挺工整,读起来也押韵,也没哪儿不对呀。

大岐文坛喜欢浪漫,喜欢华丽,喜欢想象,喜欢天马行空,喜欢锦绣文章,那能怨他们卢舟吗?

他们卢舟才是妥妥的运气不好吧!

而且县令说,已经有文人提倡复古务实了。

卢栩也觉得该提倡,要是写奏折都写贼拉夸张贼拉长,那不是想累死皇帝么?

怎么想的?

这也不是不能练,找点专攻这方面的老师教教,没准就行了呢?

要是实在不行……

“实在不行就算了,又不是非考功名不可,他们不要卢舟,我还不想让卢舟当官呢!”卢栩哼哼唧唧替弟弟鸣不平,“我们卢舟是个实心眼,哪是搞权谋的料?他要是真当了官,我才睡不着呢。”

颜君齐大笑。

卢栩护短,又宠又不讲理,但却十分可爱。

卢栩不觉得自己没有道理,还把写冗长文章拍马屁这行为好好批评了一通,论拍马屁,他也是高手,拍马屁也要讲技巧的,光吹一堆华而不实的有什么用,要是谁被那些花架式糊弄了,那也是个没脑子的棒槌。

还是他们县令好,既有才学又能干,行动力超级猛。

卢栩替他抱怨:“这样的人才只能当个县令,这不是浪费吗?”

颜君齐叹道:“可能与县令大人的家世有关。”

王县令家中世代为官,但这样的家大业大的世家,在朝堂树敌也不少。

当初他们家是坚定的反战派,而他们陛下一心想打仗,王家自然受不了重用,王县令这样的边缘人物,就更不可能担任什么要职了。

卢栩郁闷道:“这也是我不喜欢朝堂的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