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节(1 / 2)

加入书签

“嗯。”

想到卢栩主要是要卖粮食,颜君齐给他出主意:“今年粮价便宜,观阳本地的小粮商手上都有不少存货,前些日子有人找过卢文,想卖一部分给咱们。”

“有这事?”

“嗯。小文嫌弃要价高,又怕明年粮价会更低,没怎么要。”

主要是他们仓库还有不少,卢文怕冬天下雪,仓库进了雪水,粮食闷潮了春天发芽长霉。

颜君齐建议:“既然只运到崇宁,不如你带上他们?”

如今再在观阳谈起三县的商路,大伙儿已经不那么抵触了。

若这些小商人自己找人找车,效率不说,也不用什么事都需卢栩亲力亲为,操心劳力。

若观阳的小粮商能和骁骑军接上头,往后他们自己往骁骑军卖粮食,既能保障观阳粮价,又能让双方获利,卢栩还不用担心往北境给裘虎送粮会惹骁骑军不高兴。

商路上频繁来往的小商人多,也要比两三个月过一次大商队对商路更有利。

卢栩琢磨明白,夸赞道:“好,明天我就约他们聊聊!君齐,你可真聪明。”

颜君齐羞涩笑笑。

粮仓没人,卢栩牵上颜君齐手,捏捏他右手上写字磨出的薄茧,边散步边问:“明早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不用,我到铺子吃就行了。”

“那中午想吃什么?晚上想吃什么?趁我这几天在家,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

作者有话要说:

卢小朋友的恋爱进行式~和一些美好的误会——

卢舟:哥哥好疼我!

寒露:大哥,妇女之友,兄弟楷模!

卢栩投喂、投喂、投喂……

谭石头嗤之以鼻:就这水平,还不如我呢!(进货、进货、进货……)

羊肉火锅

卢栩听取颜君齐建议,第二天一早就让卢文去找那些观阳本地的小粮商了。

他们有的人住在县里,有的人在其他镇上,凑齐人足足用了一天。

卢栩列出三个方案,第一种,由他牵线,帮他们联系上骁骑军,以后他们直接卖粮给骁骑军。

第二种,粮食卖给他,钱货两清,由他自己雇人送。

第三种,还是卖给他,不过运送由这些小粮商们自己解决,每石他多给四百文钱。

这次无论选哪种,实际上这次都是卢栩来出钱,不过选了第一种的,只有这一次是他替骁骑军出钱来买,以后就是他们自己卖给骁骑军了,骁骑军若不能及时付钱,他们就得自己承担风险。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和骁骑军交易,往后他们想要开拓朔州市场,会有很大的保障。

卢栩没催,让他们自己慢慢想,“诸位三日内给我消息便可,我们五日后出发。”

小商户们再次向他确认:“只送到崇宁和登州交界处的古道?”

卢栩:“对,骁骑军不能跨郡进咱们隆兴,不然我就领他们到观阳收了,也不用辛苦各位这么麻烦。”

小商户们一点儿都不嫌麻烦。

只要不用去朔州,他们就很放心。

相熟的、关系好的、情况差不多的一番商量,第二天就有一多半人给卢栩回了信儿——

只有一小部分为了保险,选了第二种,卖给卢栩,钱货两清。另外有一部分胆子大的,选了第一种,大多选择第三种。

能在本地做粮商的,家族人口都殷实,从自己家,或者从亲戚家凑些青壮并不难,实在不行从码头雇人也方便。

如今路好走,虽说从观阳到崇宁要比从观阳到州府远,路上走快点,十来日也到了。

按观阳如今找脚夫的价格,短工一日四十到五十文,十日以上的长工,一天就四十文,来回打二十天算,一个脚夫八百文。

听说商道上大石头都被搬走了,坑也都填平了,一辆板车配两个脚夫,大车配三个也足够用。

这样算来,他们一车能多赚不少钱。

卢栩登记好他们姓名籍贯,统计好他们带多少车多少粮,先付了一半银子做定金。

粮商们拿到钱,马上去码头招工了。

卢栩则拿着账本和卢文精打细算。

卢文忍不住咋舌:“大哥,你这也太能花了!”

他攒点儿,卢栩花了。

他再攒点儿,卢栩又花了。

卢栩:“咱们火锅店改好了吗?能开业了吗?”

卢文:“哪有那么快!我说让你早点买,你偏不,这会儿忙了吧!”

卢栩:“实在不行就先卖几块石头吧。”

这次从北境带回来的石料,他都留在登州了,只带了一筐小石料回来,物以稀为贵,他得慢慢卖。

反正家里还有,搭一块大的卖卖算了。

卢栩合上账本,让卢文取钱,他先去把酒肆和杂货铺的钱给结了。

至于罗家借的那些,罗纯给他递话了,不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