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节(1 / 2)

加入书签

待官差一走,大伙就七嘴八舌开始问了。

多少钱啊。

打算用来干什么呀。

他们还能不能上山捡柴打猎啊等等……

卢栩一一解答。

多少钱他没说,只说他为了买山欠了官府上千两,三年就要还完,不还完山和定金都要被没收了。他以后要种果树卖果子还债,所以往后大伙上山捡柴时候别薅太多果子吃。

众人一听纷纷倒吸凉气。

上千两?!

够花一辈子了!

卢栩是疯了吧!

至于薅卢栩果子,那不行!

卢栩都明说了还指望着卖果子还债呢,大家都是乡亲,沾亲带故的,谁去偷果子不是缺了大德么!

虽然卢栩说大伙想上山捡柴、打猎、找草药都和往常一样,但村里人想着往后还是到稍远一点儿没主的野山去找好了。

左右他们四周全是山,卢栩也没买完,多走几步路的事,还是留着让卢栩还债吧。

原先想和卢家结亲的人家,一下子又迟疑了。

欠着上千两啊……

把人卖了也不够还的。

卢栩太疯,太有主意,这跟着他过日子得多提心吊胆!

他们介绍那些小姑娘……还是算了吧!

万一卢栩还不上,这不是把人家小姑娘往火坑里推吗?

结不成亲,反结成仇就麻烦了。

卢栩不知道他买山还能打退被媒人围堵说亲的麻烦,正忙着和里正谈要领八户人家回来的事。

这事里正一个人也不好拿主意。

这八户人家要是在他们村里定下来,往后在村里开荒,占的可是他们卢家村公有的资源,得和全村人知会一声。

村里又开会,听说这八户是要在卢栩的山上盖房子,给卢栩种树,村里人也没太大意见。

可不是么,三座山呢,卢栩不雇人哪儿种得过来。

至于以后,要是他们和村里人合不来或者品行不端,大不了集体商量把人赶走。要是他们品行端正,和大伙又没什么矛盾,卢家村也不介意多添几户人。

人口也是实力,万一以后和哪个村子起了冲突要打架,多八户人也多一份助力。

卢家村人十分想得开。

不过眼下还是要替卢栩盯着点这些外乡人。

尤其是卢栩是个半大孩子,整天不在家,做事不咋靠谱,赚钱他行,但为人处世还远远不够老辣,识人还得靠长辈,他们替他盯着吧!

村中同族的亲戚长辈默默给自己领了这份儿任务,决定没事就多在村里溜达溜达。尤其是卢栩家,还有那三座山附近。

这些卢栩就更不知晓了,他安排完那八户人家,又开始游说元蔓娘到县里去住。

但这次卢栩很意外地碰了钉子。

元蔓娘听他说完柔声道:“你带着舟儿去吧,你生意忙,他要念书,在县里到底方便些,我就不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卢栩,又是卢·身负巨债·栩了!

游说

“为什么?”卢栩问。

他料到了元蔓娘也许会抗拒改变环境,毕竟他印象中这个小后娘脾气还是挺软挺怂的。

这样老实本分性格绵软的人,大多是不太愿意离开熟悉环境的,不过如果天平上放上他,卢舟,加上腊月不想和哥哥分开,这个天平应该很容易倾斜才对。

难道是不想放弃她的事业?

卢栩思索着。

不得不说,元蔓娘还是很有事业心的。

自从开始教别人刺绣后整个人都比从前有主意有主见了,也不太怕出门见人了,也喜欢串门聊天了。

这份自信开朗是肉眼可见的。

从前元蔓娘羞于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菜炒煳了都要在厨房慌乱一阵该怎么办,不论大小什么事都要抓个人商量一番。

现在,卢栩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元蔓娘问这个行不行,那个好不好了。家里所有事都不用他操心。

这种自信是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也是村里的姑娘嫂子婶子们围着她日复一日相处出来的。

现在村里谁家有什么人什么事,元蔓娘比卢栩还要清晰。

他想春天把屋顶换成青瓦,不用去问爷爷三叔他们,元蔓娘就柔声细语告诉他要找哪几个人,花多少钱,到哪里买青瓦。

……

卢栩发现他好像还是不够关心家人,不怎么顾家。

无意间把家务和家人都扔给了元蔓娘,她一个人要带着两个孩子,干着一家的家务,还要刺绣赚钱,替他扛着亲戚乡里的人情世故种种事务。

从前卢舟还能帮忙,现在卢舟去上学,一旬就休息一天,还有大半天在杂货铺上课教人识字。

越想卢栩越自惭形秽。

可越这样他越不愿意和家人分开。

卢栩下定决心还是要说服元蔓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