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9章 不远矣(3 / 4)

加入书签

这世上还有没有穷人的地方?

更何况是百万人的天下大城。

真当老头子快死了,就好糊弄?”

隆正帝也回首,看向贾环……

贾环微微扬起嘴角,得意道:“老爷子,您当小子之前三年,真是带着老婆在江南嬉戏快活不成?

自打小子发现了工商之利后,便将之实践推展开来。

以大秦银行为根,在江南四射铺展。

但核心处,却始终在这座金陵古城。

不,金陵城的生命活力,不在金陵城内,而是在金陵城外。

就在这条长江沿岸!

说多了没用,口说无凭……

瞧着瞧着,就快了,很快老爷子您就能见到了……”

满满的自信,让隆正帝、李光地等人,侧目而又隐隐期待。

……

群山屏障,大江横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金陵,自古便为东南形胜之地。

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千百年来,皆是繁荣昌盛之地。

然而,纵然在过去千百年来,金陵为神京帝都最昌荣之时,都比不过今日之盛。

真真叫初次相见的众人,瞠目结舌!!

“贾环,那些是……”

看着沿江两岸上,高高林立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白烟,恍若走水,隆正帝和李光地都顾不得其他,端着手中的千里眼,边看边激动问道。

连董皇后都吃惊不已,也举着一枚小千里眼,看着道:“瞧起来,怪唬人呢。”

贾环却得意的笑的合不拢嘴,唤了声:“苍儿小六儿……”

俩小毛头闻声,蹬蹬蹬跑了过来,贾环从袖兜里掏出两枚白纸包裹好的方块物什,递给两个眉开眼笑的小人儿。

两人当场剥开,就见竟是两块雪白的方块糖。

两个小家伙一起长大嘴,然后故意“啊呜”一声,将方块糖填进口中,登时甜的弯起了眼睛。

贾环哈哈笑道:“陛下,老爷子,这种白糖,就是从那些烟囱下的工厂作坊中生产出来的。

您二位喝牛乳时,都喜欢放这种糖,好喝吧?

哈哈!

不止您二位贵人觉得好喝,全天下的百姓都觉得好喝!

瞧见了没?

沿江那十八家烟囱,正全力开工,日夜不停的生产白糖。

有多少卖多少!

除此之外,瞧南边那边……

那里还有香胰作坊,染织厂,织布厂,煤油工厂,胶鞋工厂,还有……罐头厂!

所有的工厂作坊,满负荷运转,即使一天十二个时辰三班倒,产出的商货,都始终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大秦有亿万百姓啊,这些才有多少……

一个中型的白糖厂,一班四个时辰,就是二百多人。

三班倒,再加上做饭的,洗衣的,清洁的,一天至少需要一千个工。

一共十八家,有大有小,合起来一天需要近两万个工。

这两万个工后面,就代表着两万个家庭,至少大几十万人。

这还只是糖厂,再加上其他工厂作坊……

金陵城莫说只有一百多万人,它就是有两百万人,三百万人,都未必够用!

除去老人孩子和内宅,只青壮,其实并没多少……

但是一大家子百姓,只要有两个人在工厂作坊里做工,就能保证一家人都能活下去。

有三个人做工,那么这一家人都能过的很好,吃的饱,穿的暖。

纵然遇到天灾之年,却和工厂不相干。

百姓依旧做事拿钱,朝廷,依旧收税。

老爷子,您现在该知道,小子为何总是告诉你,天下不一样了,这世道,已经变了吧……

过去的几千年来,有过这样的景象吗?

您说说,你们儒家那一套,若不学习这些‘奇淫巧技’,能跟得上这种变化吗?”

前面隆正帝身体都微微颤栗着,没有回头,死死的端着千里眼看着沿江的一幕幕不可思议之变化。

用千里眼遥望,他甚至能看到工厂里繁忙的百姓在做工。

那一张张,疲惫却高兴兴奋的脸,他怎样都看不够……

而李光地却满脸的无法想象,看着贾环道:“老夫常年在都中,没见过这些变化也就罢了。

可江南的士绅,难道看不到眼皮底下这些东西,他们都无动于衷?

他们就没想过,也跟你学着做这些事,于民有利,于己有利,于国有利?”

贾环冷笑一声,道:“那些人一个个都清高的很,又怎会屈尊降贵来学这些奇淫巧技?

他们满心仇视一切工厂作坊,因为大量的招工,使得他们祖辈几代人攒下的田地,连佃户都招不到了。

阻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种深仇大恨下,他们只会视这些工厂作坊为奸邪之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