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节(1 / 3)

加入书签

“而今赵国旧地尚未平稳,我准备南下给齐国一个教训,所以赵地需要伯父坐镇。”

董卓闻言,摇头说道:“领军我行,留守赵地,安抚人心的事情咱做不来。”

“伯父莫要推辞,只要赵地留守军队不乱,赵地就不会乱。”

公孙策继续说道:“我将率赵国降卒以及新编大军南下,让战争来淬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李青云想当赵侯,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劳,不然凭他姐姐的关系封侯,大家脸上都没光。”

董卓了解公孙策的意思,那就是公孙策已经意识到了李青云的危害,准备在战争中消耗一下李青云的力量,而且给他留下的还是西魏旧军。

这些旧军忠诚又善战,对公孙氏忠心耿耿,极为崇拜公孙策,也不怕他能拉拢旧军。

“若没有旧军做轴心,南下军队必将是散沙一盘,弄不好会出乱子。”

董卓意思就是让公孙策多带一些旧军,做不做轴心无所谓,关键是压制新编入的军魂和降兵,防止他们出乱子。

公孙策指着北边说道:“燕国正应付国内胡人叛乱,听到我率大军南下必然全力清剿国内叛逆。而伯父择机而动,务必一举拿下常山郡、中山郡以及河间郡!”

董卓心里一惊,没想到公孙策还不知足,得到了南冀州还不松手,还想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冀州全境!

“伯父率左卫攻中山,子龙率右卫攻常山、高顺率骁卫攻河间,三路齐攻,燕国必将首尾难顾。而且这三郡也不平稳,境内乱军不少,燕国的乱军,不一定就是我们魏国的乱军。”

公孙策坐在董卓身边,话锋一转说道:“伯父,鱼儿上钩了。”

董卓哈哈一笑,又问:“赵地谁来守卫?”

“由我七弟公孙恩来镇守,公孙孝初次领兵,能将魏郡管的服服帖帖,他比阿孝多一年的领兵经验,坐镇赵郡不成问题。”

见公孙策赞扬他两个弟弟,董卓心里虽然不赞同,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脸上隐隐有着担忧。

公孙策见了,继续说道:“马谡到时候会坐镇井陉,兼顾上党和赵郡。再从河东调一卫北上上党,协助郭亮坐镇上党。”

“殿下的意思是情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放弃河东郡?”

公孙策一笑,寒声说道:“如果晋国不给面子,那就和他倾国一战!上党和常山在手,进攻晋国很是便利!”

董卓点点头,只要上党和常山在手,进攻晋国真心很方便,而且是由高攻低,有地利优势。

公孙策继续说道:“我准备让赵奢率领一卫辅佐伯父北攻中山,中山郡一下,即可与伯父分兵协助左右两路大军。他儿子赵括我也准备重用,让他率领一卫随我南下。”

赵国降臣因为公孙策残酷处置李兑一党而忧心忡忡,所以必须要从降臣中挑选有能力者给与重用。

赵奢与赵括是父子关系,都有不错的统兵才能,同时重用,又分隔两地,让他们顾忌对方安危,算是互为人质。

而且公孙策如此重用他们父子,如果他们都谋反背叛,那么他们的名声就彻底毁了。

公孙策又和董卓商议了一下各卫统辖的军队互调事宜,再次征得董卓默许后,公孙策将董卓的左卫再次打散重组。将西凉军集团拆的四分五裂,与各卫参杂。

他要消化西凉军集团,这是魏国系统内仅次于他的一股军事集团,与魏无忌的东魏集团、旧赵集团不分上下的一股力量。

至于李青云的军力只是一个满编军,一万来号人在这三个巨头集团面前似乎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可李青云有潜力,有底蕴。

而且李青云这一个军的向心力很强,很有凝聚力。这也是公孙策要消耗李青云,而不准备将他的军队拆散的缘故。

因为人心这种东西,不是一般手段能分化瓦解的,只有从躯体上才能进行消灭。

董卓也知道,随着魏国脱胎换骨的壮大,公孙策深深感到很难压制各个集团,所以他要急切的壮大自己的嫡系军力,和西凉军集团和公孙策的嫡系差别很小,很容易吸收。

旧赵集团是降卒降将,似乎清洗起来很顺手,可公孙策不敢,因为得不偿失。

这些人虽然和他还不是一条心,但随着时间的磨合,这些人还是会逐渐融入魏国体系的。

他现在缺的就是磨合旧赵集团的时间,可他不会慢慢用时间来磨合,因为他在争时间。

现在各国都在内乱中,这是魏国壮大的机会,近乎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甚至可能就是唯一的机会。

他必须要紧紧抓住这段时间,要让魏国在这段时间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这也是他重用赵奢父子的原因,为了收拢赵国降臣的心,他打算迎娶赵月茹为夫人。

而且杀降将,会成为以后招降的极大阻力,当真是得不偿失。

与董卓讨论到太阳西陲,两人议事完毕,董卓才将一条累的濒临死亡的金色鲤鱼扯了上来。

此时的雁门关外,萌古人正在一片灰烬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