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节(1 / 4)

加入书签

听到这里,年轻皇上心有所悟,“的确,你说的很有道理,就算是朝廷国库足够充盈,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买粮赈灾!

要不朕下道旨意,禁止天灾爆发后,各地上涨粮价?”

林敬之摇了摇头,“皇上,各地粮商一旦闻听某些地方爆发了天灾,就会大肆收购粮食囤积,用来发国难财,您这道圣旨下去,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这些粮商都是富家大户,可以压着粮食不卖!”

“哼,那朕就要当地官府强行征收!”年轻皇上脸色转寒。

“万万不可!粮商将粮食买回家中,就是粮商家中的私有财物,朝廷岂能强买强卖?若果真如此,定然会大失民心。”林敬之连忙阻止。

“那你说该怎么办?”

“回皇上,学子的办法,就是要朝廷学那些粮商一般,在王朝各地大量的囤积粮草,做到有备无患!”

“这个办法不行,林举人,其实朝廷一直都有囤积粮草。”年轻皇上轻轻摇了摇头。

林敬之却道:“不,皇上,学子的意思是大量的囤积粮食,而非只是有限的囤粮,供应军队。”

“大量的囤积粮食?”

“不错,要年年囤积,绝不间断,直到朝廷手中的粮食,足够我大乾王朝所有百姓数月甚至一年所用!”林敬之答道。

“啊?那朝廷得花多少银子,才能购买到这么多的粮食?”年轻皇上吃了一惊,张大了嘴巴。

“此项花费的确不少,但只要年年拨款,囤压粮食,相信只需十几年,就能在各个地方积压下大量的粮草,到那时,不管哪里发生了天灾,朝廷都不会再束手无策。

而且皇上您别忘了,如果不解决掉这个问题,一旦有地方发生天灾,朝廷就会花十倍,甚至是平时粮价数十倍的价格,去各地粮商手中购买粮食,如此算下来,朝廷所花的银子,只会多,不会少。”

听完林敬之的详细解说,年轻皇上觉得大是可行,“不错,这个办法的确不错,若是早有人给先皇提出这个建议,朕今日也不会因为银两的事情,如此发愁了!”

“皇上,既然您觉得可行,不如早点说与户部官员知道,让户部大臣们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林敬之提出建议。

原本皇上闻听这个办法不错,就待让身边几个近臣去办理的,闻言脸色不愉的开口道:“别提那些个朝廷大臣,自朕登基以来,他们何曾听过朕的一句话!在朕看来,还是齐德盛办事靠谱。”

“皇上此言差矣。”林敬之本能的开口反对,直到见皇上瞪了一眼过来,他才蓦然惊醒,自己这是在跟九五之尊说话呢,岂能说他不对?好在皇上没有发火的迹象,他才悄悄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接着道:“天下诸事繁多,古代王君为了更好的治理江山,才将朝廷分设六部,然后集合朝廷百官的力量,造福于天下。分设六部以后,各部官员都依着各自的长处,进入了不同的部门。

打个比方,工部的官员对修桥铺路,开垦荒地,垒砌城池比较熟悉,那么朝廷如果有这方面的工程,就应该交由工部的官员来办理。而兵部,多是熟读兵书,武艺高强的将领,那么一旦王朝有了战事,就应该交由兵部的官员来应对。

齐公公虽然甚得皇上倚重,很有能力,但齐公公一人,岂能聚全天下的技艺于一身?不说别的,单说打磨这一个玉杯,齐公公绝对比不上那些老师傅。”

年轻皇上最听不得别人给他讲道理,好在林敬之是用白话解说,浅显易懂,没蹦出个之乎者也,他才勉强听了进去,摆了摆手,略带不耐烦的回道:“你的意思不就是要各司其职么,这些朕懂,大不了朕把这件事情交给户部的官员办理就是了。”

林敬之今天之所以会如此大胆的说出这些道理,是因为现在御书房中只有他与皇上二人,如果那个李真李公公也在这里,他是不敢这般多嘴的,不然这些话万一传到了手握重权的齐德盛齐公公耳中,那可是不得了。

华夏历史中,所有掌权的太监,哪个不是利欲熏心,心狠手辣之辈?这位齐公公,定然也不是善茬。

年轻皇上说罢,端起玉杯抿了口温茶,又道:“你不是想要朕给你分派些侍卫么,现在朕就让人去把肖建寻来,让他多给你挑些武艺高强的厂卫!”

‘肖建?难道就是昨夜领自己去苏府的那位肖公公?’林敬之闻言后大脑飞转,想起一个人来!

挑拨猜忌

闻听皇上要肖公公给自己挑选手下,林敬之灵机一动,昨晚去苏府时,那位开门的中年人正是玉姨娘的仇人,如果能借着这次机会将之调到身边充当侍卫,那么就可以在南下的途中,寻找合适的契机,悄悄将之抹杀,为玉姨娘的爷爷报仇!

在这个年代,小妾的亲人与男方家没有什么关系,但林敬之却不是这么看的。

皇上说罢,便唤来一个小太监,出去寻找肖公公了。

“皇上,学子估计郑剑秋会紧跟着二路钦差起程,赶回流洲,您看可不可以现在就降下圣旨,给郑剑秋封授个官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