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15节(5 / 6)
生产技术和能力,为今后建设真正的军工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杨震也建议,中央应该成了一个统一的部门,负责管理各大区的工业生产。改变过去那种各大区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便统一的调动和协调资源。尤其是眼下奇缺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军工原料,也就是说尽可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杨震也提出希望能在河北选择一个地方,建立也一个飞机制造厂,哪怕是能先建立一个飞机维修厂也好一些。眼下整个华北战场的形势,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抗联航空兵调进关内的作战飞机,需要大量的维修与保养。
而且在今后的华北战场,航空兵的投入也将会是大量的。不能所有的飞机出现地勤人员无法维修的问题时,就调回东北抢修。这不仅会增大东北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作战飞机的出勤率。
华北方面可以考虑,先从维修飞机开始,到最终建设一个飞机制造厂。还有其他的重武器,在这方面也应该是一样的。先从维修着手,加大培养熟练工人的力度。然后到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
在这次华北工业会议上,杨震的这番想法得到了副主席,以及几位老总的支持。而此刻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那位党内经济学家,也很赞同杨震依托华北现有的工业基础,先解决关内部队使用轻武器弹药的想法。
这位主管东北经济的党内经济专家,很清楚眼下东北工业眼下的产能,已经使用到了极致。持续战争所需的巨大弹药消耗,多少有些压的东北各个兵工厂有些喘不过气来。一切工作围绕战争,在眼下这个时期无可厚非。
但现在整个北满工业基础,远还没有达到足够力量的情况之下。全军巨大弹药的需求,真的有些压的北满喘不过气来。尽管用粮食和其他物资,从苏联人手中交换来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利品,使得关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暂时不用东北供应。
可交换来的弹药数量,却无法满足需要。华北部队换装后,这火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弹药的消耗量也远远大于以往。全部依靠东北供应,再加上还要保证抗联作战所需的弹药。让眼下的北满各个兵工厂,实在是有些不堪重荷。
此次会战仅仅各种的迫击炮弹,就消耗了八十余万发。各种口径的山野炮弹,榴弹炮弹,在加上无后坐力炮弹和火箭弹,关内外消耗量达到了上百万发,这还没有算上上千万发轻武器弹药的消耗量。
整个四三年下半年,北满各个兵工厂全力生产的弹药,这一战就消耗了将近八成。如果华北各个根据地,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弹药需求。哪怕只是步枪弹和冲锋枪弹以及手榴弹,这将大大的减轻北满的负担。
而且华北至少在部分解决自行解决武器弹药,也并非是没有那个条件。首先原来整个中国关内最大的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在太原失守后未来及撤离的工人和设备,眼下都在自己手中。
再加上实际上已经是兵工厂天津的大沽海军修械所,日本华北派遣军在北平的修械所,以及天津和唐山相对完整的化学工业基础。虽说部分原料还需要依赖外界,但是制造轻武器弹药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直接提出,如果杨震的建议得到通过。东北人民政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为华北调拨一批机器设备,以加强华北的军工生产能力。如果需要技术人员,东北也可以全力配合。同时东北方面可以给华北根据地,增调一千辆卡车,解决华北方面对短途运力需要。
考虑到资金的问题,东北方面可以从四四年的财政预算之中,先挤出一万两黄金支援华北根据地的工业建设。也就是说按照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意思,华北方面建设工业,东北方面要资金给资金,要人力给人力,要设备给设备。
在两个人的一力坚持之下,尽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最终还是在主席与副主席的支持之下,通过了华北今后两年的工作计划。而且中央也在人员方面,尽最大可能对华北方面给与了支持。
其实此次华北工作会议上,最大的争议不是在工业建设上,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或是其他方面的事情上。而是对平津敌伪所办高等教育处理,以及对整个华北沦陷区,因为身份特殊唯一北平辅仁大学的处理上。
杨震的想法是以北平各大学南迁的时候留平教授为基础,在伪北京大学的基础上,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为整个华北工业建设培养人才。对在伪北京大学任教的教授除了个别人之外,先不予追究汉奸罪。
对伪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甄别之后将为日伪政权效力,充当特务刺探学生情报的学生进行处理之外。其余的学生继续保留学籍,可以继续学习。对原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资格考试后,承认更换毕业证后承认学籍。
在对于这所伪北京大学究竟是继续保留,还是撤销的争议上,杨震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这所大学可以改名,也可以追究某些罪行严重的某些教授的汉奸罪。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学校不能撤销,不仅不能撤销而且还要扩大。
至于辅仁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