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78节(4 / 6)

加入书签

是肥的流油,旱涝保收的上等地。对于这些穷到极点的老百姓来说,这诱惑力无与伦比。这舍出去俩儿子,就能换来全家人吃饱饭。其余的儿子,也能娶上媳妇了,搞得好过年也能割上一斤肉了。至少全家人,也不用在和穿一条裤子了。

所以这不用再做任何的动员,之前对挺进军态度虽说还算不太冷,但也绝对说不上热老百姓的参军热情相当的高涨。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反正是人给你送到部队上,这答应的事情你可别说话不算数。

不算挺进军主力北上带回来的一万多新兵,留在热西坚持的部队,这段时间之内又招了七千多新兵。不过人家孩子都送到部队上了,可现在时间过去这么长了,你们还没有动静,这老百姓自然是不干了。

负责指挥挺进军留守部队,此时兼任西满军区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的原来的挺进军一纵队司令员。面对自己司令部驻地整天里三层、外三层,被老百姓围的水泄不通的情况。在狠狠的批评了那个出了这么一个幺蛾子的政工干部,以及骂了一顿还真按照这个荒唐办法执行的政治部之后。

也无法安置这些老百姓的他,只能找到此时兼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的王光宇解决。这件事情,总得解决吧。他这个司令员,整天被大量的老百姓围的水泄不通的骂娘,这成了什么事情。整天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别说,都快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可王光宇哪有办法,去一下子解决这么多的老百姓安置问题?除了在林西利用日本开拓团强占的二十万亩耕地,想办法安置了一部分之外。剩余的部分,他也只能求助抗联总部和东北局帮着想办法。

这天气眼看转冷了,本就是游牧地带的西满,上哪去能一下子安排这么多人?现在的他是即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的物资,来安顿这些拖家带口整天围堵热河军区司令部的老百姓。

接到王光宇的求援电报,杨震也只能苦笑不已。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出来了,不解决是不行的。杨震只能协调东北局调集了二十多列的火车,大批的粮食,还调集了整整两个汽车团南下,连同西满军区汽车团一起。专门负责从热河向通辽,转运老百姓。

考虑到天气和这些百姓的身体情况,杨震还从军区总医院,以及根据地各个医院之中,抽调了大批的医护人员随同南下接应。而抗联的几个直属工兵团连同在嫩江休整的一师、六师、十七师,全部被动员起来,采集木头为这些百姓搭建临时房子。

同时东北局还调动了六列专列,专门为安置这些百姓的富裕、杨家店、克山、德都、龙镇地区,调集了四十万吨的煤炭、两千万斤的粮食。以及三十万套棉衣,十万床棉被,外加五万口铁锅,还有上百万斤的白菜、萝卜等过冬蔬菜。

还从库存里面抽调出了两万条毛毯,十万张草席,以及大量的肉类。整整折腾了一个半月,总算在第一场冒烟雪下来之前,将这些百姓给安置完毕。至于分地的事情,东北局倒是没有食言,按照挺进军答应的数量来的。只是生产建设兵团上半年加班加点开垦出来的荒地,一下子都移交给了这些老百姓。

要知道,这可不是几万人口,甚至十几万人口的大迁移。随同挺进军一同撤出来的热西几个县的老百姓,此次整个大搬迁搬出来的人口,达到了九十多万。热西原来挺进军活动的几个县,几乎全部都走光了。

为了筹集保证三口人一条棉被,一家一口铁锅,一家二百斤过冬蔬菜,以及每人必须一件棉衣的这些物资,东北局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仅将库存的旧棉衣全部抽调一空,还动员根据地内的老百姓捐献一部分,才勉强凑够了这些物资。

挺进军征集了一万多名新兵的同时,也给抗联带来了相当沉重的压力。这几乎是突然出现的近百万老百姓。这要是有个准备,对于杨震来说,这些老百姓的到来足以让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了。可不是没有准备吗。

所有的物资,都需要现准备。又是这么大的人口数量突然迁移过来,整个东北局连同东北军区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生产建设兵团为明年春耕做了大量的准备,这些人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安置。毕竟就算是可供开荒的荒地再多,可也需要时间的。

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而眼下还不知道一个月之后,挺进军这种征兵办法,会给自己有什么意外之喜的杨震,之前还正在为挺进军的兵员补充问题相当头疼。其实杨震如果真的想要将挺进军全部编入抗联,这个问题他自然不会头疼。

挺进军编入抗联的作战序列,他非但不用为如何补充兵员犯愁,还可以减少在新区动员新兵的数量。但他却恰恰他认为编入抗联,并不是很合适。所以他才为了挺进军战损补充问题,而一直很头疼。挺进军的新兵缺口虽说不多,但也总归是缺口。

说实在的,挺进军需要的装备要多少他都不愁。部队在此次战役之中缴获的但是却恰恰是这个兵力补充的问题,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自己补充兵员数量尚且不足,新区动员的速度又一直很慢。

即便是完成动员,但是按照抗联征兵的规定,能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