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27节(3 / 5)
末之前所有的枪械将会全部到位。只要本月月底二十万支到货后,足够给目前所有部队换装。”
“而军区军工部自去年八月份新式机枪正式投产到本月底,已经移交新式轻机枪两万六千挺,轻重两用机枪四千挺。虽然距离您要求的数量还有一半的需要,但目前已经满足主力部队换装所需。另外,从江北订购的七千万发长七点六二子弹已经全部到货。”
“同时后勤部所属的各个被服厂已经完成所需帆布单兵装具的制造,现在已经全部转交到了后勤部门。我们现在手中的新式轻武器的数量,可以一次性全部完成给主力四个纵队完成换装。加上我们自己生产的一亿发短弹药,三千万发长弹,现有的弹药也足够满足部队换装改训所需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两亿发以上的储备。”
“我这次赶到齐齐哈尔来,除了要在嫩江军区范围之内,选择几处物资储备点之外。就是想请您出面和江北再谈一次,能在今后两个月之内大幅度增加我们油料的进口。当然,最好还是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另外就是请示一下,部队换装的事情。”
张镇华的汇报,让杨震眉头不由的紧紧皱了起来。石油产品的重要性,杨震不用说心里清楚的很。江北在油料的供应上卡自己的脖子,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命脉。没有了汽油和柴油,自己苦心弄来的那些飞机、坦克、汽车,连废铁都不如。
江北这么做的原因,难道就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受制于运力和自身加工能力?应该不会。江北的石油冶炼工业虽然与美国相比,的确相差还很多。其出口的产品,多数以原油为主。但每个月提供给自己两到三万吨石油制品的能力还是有的。
只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其铁路运输的制约?还是因为自己与美国人接近,而给自己的一个警告?江北方面这么做的真实原因,杨震一时还真的有些摸不透。现在看来只能等自己与他们谈完,自己才会知道真实的原因。
对于江北那位慈父领袖的手段,杨震还是清楚的。对于江北方面在某些事情的上的现实和野心,杨震更是心知肚明。在杨震看来,控制对抗联油料的出口,恐怕更多的应该还是对自己的某种警告。
想到这里,杨震抬起头道:“老张,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去管了,由我和江北去交涉。不过,我们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想想办法,拓宽一下其他进口的渠道。看看能不能从美国人那里购买到部分的石油制品。”
“至于装备的事情,等我和政委他们研究一下之后再决定。不过,我的建议是先以主力四个纵队优先换装,至于地方部队和内卫部队,目前先以波兰制造的武器为主比较恰当。另外,向关内转运武器的速度要加快。所有日式轻武器弹药和七九子弹,要优先转运。”
“我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需要关内部队的全力配合。关内部队的战斗力不错,但是装备太差。别说与日本关东军相比,就是与伪满军相比,也是差的太多。如果按照关内部队目前武器装备和弹药储备水平,根本无法,也无力配合我们作战。”
“今年能不能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是我们今后作战之中一个关键命脉。除非我们彻底的解放东北,否则没有关内兵员的支撑,仅仅凭借目前根据地有限的人口,我们维持不了长时间作战的。”
“而空运,代价实在太大了。不计算飞机零部件的损耗以及在江北的过境费用,单单一个油料的消耗,就已经有些让我们难以为继。空运的成本,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看着面前的几个人,沉默了一下后才道:“关内部队虽然犹如水银泻地,几乎渗透进了华北所有的日占区。但日军以铁路和公路为封锁线,使得关内部队相互联系远不如我们想象的好。”
“如今更是面临被日军分割多处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批的武器装备想要通过日军的封锁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内各部队如果想要换装,就只能在靠近陕甘宁边区的晋绥和山西。”
“在目前我们自身还无法生产降落伞,所有降落伞只能依靠江北进口。手头现有的降落伞,又主要装备给作战飞机。即便想要采取空投办法,也不现实。而且关内根据地大多不是在山区,就是在敌人占领区的核心地带,没有办法修建机场。因此,将需要换装的部队调到靠近陕甘宁边区的地方,是目前唯一可能的办法。”
“这中间抛除去关内各部队来回调动,在路上耽搁的时间。以及关内部队熟悉手中武器的时间,同志哥,留给我们的时间留不多了。所以,你们要尽最大可能的加快速度。不管有多少困难,也要尽早的解决。”
“还有,供应给关内部队的地雷数量要增加一番。爆破筒的数量,也要增加。炸药在关内部队需要的基础上,要保证他们可以有相当的储备。无烟火药,也要提供一些。最重要的是医疗器材,要尽可能的多给一些。”
闻言,张镇华点了点头道:“一号,您放心吧。自去年年底,我们便想方设法增加了运力,平均每个月空运到延安物资达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