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26节(1 / 6)
技术人员始终不够,成了新调任装甲兵司令陈翰章眼下最头疼的事情。随着江北装备的陆续运抵,装甲兵所属各部队开始陆续组建和整编。而与其相对应的是,所需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数量越来越大。
尽管在当初在组建第一批装甲部队的时候,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准备。各方面人员培养,已经远远超过装备数量所需的编制。但新装备抵达之后,部分人员,尤其是技术维修人员却仍然显得数量严重不足。
而无论是中央抽调来的干部,还是部队内自身选拔的干部。实战经验的确丰富,也真肯下功夫去学习,只是这文化水平却是差的太多,很多事情都要一点一滴的去学习。文化底子太薄,无疑又延长了学习的时间。
“人才,不,是合格的人员。”听完于明的汇报,杨震不禁有些头疼的抚了抚太阳穴。人才基础过于薄弱,部队的知识结构过低,已经成为抗联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更是成为大量新型技术装备尽快投入实战的一个严重的制约。
现在整个军区上上下下都在嗷嗷待哺,都在伸手向他这个司令员要人才。而这其中尤其以技术最为集中的航空兵缺口量最大。飞行员、地勤维修人员,都严重的匮乏。在现役人员都缺情况之下,后备人员根本就无从提起。这个局面,对杨震的后续计划能不能顺利的实施,已经带来严重的影响。
还有三个多月,苏德战争就将全面爆发。再有大半年的时间,太平洋战争也即将爆发。按照自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要全面展开对日空袭作战的规划,以及下半年打通与关内联系的目标。对于航空兵飞行人员的需求,将是极为巨大的。
虽说眼下日军本土防空实力与德国人相比,甚至可以用薄弱来形容。没有雷达,高射炮的数量也不多,尤其缺乏高性能的大口径高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大部分的陆海军航空兵,也将南下作战,短时间之内对空袭部队造成的威胁不大。
但无论是按照自己所知的美军几年后对日空袭时的战损率来看,还是日本人一旦遭遇到空袭后,应该有的反应估算来看。按照眼下人员的储备情况,要想实现对日长期空袭这个目标还太远了。
要知道有着完整军工体系的日本人,只要下定决心,高射炮的数量可以很快的增加。其陆海军航空兵,也随时可以调回国内担任防空作战。再加上德国人极为可能的雷达技术支持,以及在战争的头两年自己能得到的轰炸机种类,这个战损率会维持在相当高的程度。
而对千里之外,四周环海的日本本土空袭,一旦轰炸机被击落,没有海军的抗联想要营救飞行员,将会是一个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而以普通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和日本本身严密的户籍制度来看,想要让日本人保护被击落的飞行员,也根本不可能。
虽说在自己的下一步的计划中,有向美国购买潜艇以便部署在日本周围,专门营救落水飞行员。但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看美国人的态度。而且在短时间之内,苏联人根本就不可能参加对日作战的情况之下,很难取得港口驻停的潜艇补给和维修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一旦参与空袭日本的飞机被击落,飞行员基本上就没有生还的可能。这样一来,如果要持续保证对日空袭,那么对后备飞行员数量的要求,会是相当的大。按照眼下的每年不到五百人的培训速度,要猴年马月才能够凑齐?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会对此战损失了这些飞行员,而心疼的要命。尽管他也知道,这是一支军队走向成熟,所付出的必然代价。更是正在进行的这场全民族解放战争,所必须做出的牺牲。但这种损失,还是让他心疼的直哆嗦。
看着杨震的脸色有些不好,刚刚完成汇报,此刻还沉浸在被杨震接见兴奋中的于明。虽然还沉浸在激动之中,但颇为会察言观色的这个家伙一眼就看出杨震的疲惫。小心翼翼的道:“一号,我已经汇报完毕。您先休息,我先下去了。”
杨震却没有立即放于明走,沉思了一会后杨震才开口道:“你回去和黎明说,就说我说的。你这个中队长就先不要当了,去航空司令部任作训参谋兼航校训练主任。你今后的工作,要更多的放在航校中。”
说罢,看了看因为要离开一线,而有些不情愿的于明,杨震摇了摇头道:“你在前线,只能带出一个中队,或是最多只能带出一个大队来。到后方航校,你可以带出成百上千个你。你的实战经验,正是我们眼下正急需的。”
“能在一次空战之中,就摸出敌军新式飞机的弱点。并击落了两架,这个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将你放在航校,我感觉更能发挥你的经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王牌飞行员,而是更多的空战高手。而且按照军区航空兵的规定,你已经达到了调回后方担任飞行教官的标准。”
听到杨震的话,于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一号,其实我之前在哈尔滨的上空,已经与日军这种新式战斗机交过几回手,有了一定的经验。否则,我也不可能一次就摸出他们的弱点来。毕竟一般的空战,仅仅持续十几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