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玖二章 少帅的决断(2 / 3)

加入书签

砲的驾驶、操作员紧急培训,以便增强伞兵实力。如果不够稳住承德,王绍屏打算让唐山基地机器人部队和喜峰口基地的土匪军支援。当然这两支军队是秘密武器,不到最后关头,王绍屏完全不想动用。

后来在汤玉麟斩首行动打响后,需要将所有东北军在短时间内培训好,立即接管热河防务。由于时间真的很紧迫,徵得王绍屏同意后,就再改装一栋大楼,才能在时限截止之前,把东北军三旅一师加上后续飞行员(含华侨、留洋等东拼西凑的团队)所有赶赴参加热河战役的人员都训练好,送往热河战场佈署。

在小敏出去安排所有战斗人员进仓训练的时候,王绍屏和张学良继续讨论后续佈署的内容。

张学良的意思是将何柱国的四旅全部安排到热河,取代原有汤玉麟部。再把王以哲即将扩编的第67军辖下第7、10、17旅三个旅二万多人再送到满装集训。

拿下汤玉麟后,其直属第55军将重新打散整编,和孟昭田的骑兵第二军三个师一起集中在承德整编集训,当成预备队。

并把冯占海吉林义勇军改编的63军(只有一个91师,一万多人)从热河北部开鲁调回承德整训,即将和冯占海整训的包括李海青从满洲国突围,原属马占山的抗日部队约三千人;同样类似的马占山部的邓文约有六千人。

其馀万福麟的53军、于学忠的50军和其他西北军依然就地换装。

从张学良的安排来看,他是打算让自己的嫡系精锐顶在前面,至于东北军大佬控制的部队和中原大战整编后的西北军则放在外围支援。

不仅王绍屏都看出来有点不妥,几位军人出身的长辈团成员,曹錕、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也都觉得张学良的佈署并不恰当。吴佩孚和冯玉祥个性都比较直,吴佩孚就直接问:「汉卿,我知道你不能完全掌控东北军和西北军,但是你把精锐放在第一线,如果精锐情况都危急了,你认为外围的这些部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吗?」冯玉祥更不客气:「何柱国部刚刚才接受整训,也不能算是多么精锐,对当地情况也不熟悉,你把汤玉麟旧部都调下来,何柱国不就两眼一抹黑?」接着曹錕、段祺瑞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錕认为察哈尔方向不能不防,段祺瑞则认为平津得留后手,尤其天津方向,在山海关已丢,无险可手的情况下,更是得严加防范。

大家是说爽了,但张学良头大如斗:「各位前辈的看法都对,我也想过,但是现在面对日本的精锐,我担心原本东北军的装备、士气、训练都无法阻挡日本人的脚步,所以我才会让何柱国顶在前面,三个旅分别堵在我们预判的日军行进的重要据点上,120伞兵师则当成预备队,能够多争取点时间,就能让我多整编一些东北军,逐步抵抗。」说到底张学良还是对东北军缺乏信心,连何柱国的四旅,他都认为只能阻挡一时。

王绍屏对自己装备、训练出来的何柱国部非常有信心,加上辅助一些自己培训好的土匪军,不说打回东北,完全歼灭来犯日军都没啥问题。他比较担心的是这些调回来的友军,尤其是汤玉麟部,有多少人已经和日本勾勾搭搭?万一来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何柱国部不就成了孤军?伞兵到时陷在承德里镇压叛军,又怎么当预备队?所以改编是要的,但是是否集中到承德,就是个问题。除非承德也有类似满庄的仪器设备,导入忠诚计画,并且用训练仓大幅提升战力,才有机会把这群欠餉十个月的乞丐兵变成生力军。

为了打响这抗日第一砲,王绍屏下了决心,于是说:「这样吧!我们先把汤玉麟拿下来,先运用大哥的佈署,先把刚刚换防要整编的部队集中到承德,我去看看,看怎么快速的把这些部队整训完成,如果必要,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承德盖一个简易的训练中心。」这让张学良十分宽慰:「这位小老弟真的是掏出压箱底来支援自己。」

王绍屏的确是把自己定位为做好后勤支援工作的角色,于是又和张学良讨论一下现有东北军各部的装备补给。「目前枪枝、大砲是已经够了,但是我们缺乏弹药工厂,所以储备不足以应付日军将近五万人的中型战役。」张学良把他的问题直接讲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都要真金白银,但是大战迫在眉睫,不想开口也得开口。

王绍屏完全不在意张学良的扭扭捏捏,很豪气的决定,加派二百艘飞艇多运送供给廿万人次能应付一场中型战役规模的弹药、粮食、衣服被褥…等等消耗品。「加速所有东北军换装吧!如果我们有时间,再陆续整编训练。至于那些大佬,汤玉麟的例子摆在那里,他们应该会明明白白的收敛吧?」王绍屏暗示性提醒张学良,该壮士断腕的时候,千万不要妇人之仁。

冯玉祥也大方的说:「我那些兔崽子们,汉卿也不要客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给我面子。」冯玉祥讲的是中原大战后那些投靠张学良的西北军。

张学良对于这些建议,会意地点点头,他心中也下定决心。透过这次热河危机,一定要好好重新整顿整个军头林立的东北军,当然也包括西北军,否则面对虎视眈眈的日本人,东提防西注意的,还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