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节(2 / 3)

加入书签

了起来。

这是一件清朝的粉彩瓷瓶。

瓷瓶上有个盖子,盖子上有题字“寿比南山”。圈足鼓腹,腹部纹饰为工笔粉彩人物绘画,有一个慈祥的寿星老儿,怀抱着一个小孩童将他放到鹿上,一副和睦的老少图,看到这让人有一种家的温暖,心底不可抑制的幸福感。老少的上空有两只飞翔的仙鹤,象征着长寿。还有一只寓意“福”的蝙蝠,这只蝙蝠并没有那种生活在黑暗中蝙蝠给人一种很可爱的感觉。瓶身上还绘着两只带叶红色大寿桃,寿桃比人都要大,那红色看起来很诱人。

瓶身的绘画很精致,精致的让人下意识以为它是真的。

林跃心中的天平慢慢的偏向这件瓷瓶是真的,接着他又仔细的观看了上面的釉色和胎体。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胎土很坚硬,釉面光洁,釉质莹润,胎体轻重适度。釉很薄显得釉色稍微发灰,而且色调偏冷。

这些都是清雍正时期的特点。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眼前的这个瓷瓶正式在白地上绘制的纹饰。

看完釉色,林跃已经大致判定眼前的瓷器是真的了,但是他还是有些疑惑的地方,因为雍正时期的瓷瓶上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数绘制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而这个只有两只桃子,不符合“雍八乾九”的规律。而且人物服饰、寿桃的色彩过渡不明显,人物服饰的阴阳色界区域上画有三个圈,这样的处理方法不够讲究,在雍正官窑里一般不会出现。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真品为了色过渡得自然,常辅助喷色的技术,但是往往控制不好,就会在寿桃上喷出色彩较重的红色斑点,而这件粉彩未见一颗斑点,所以要么制瓷的时候控制的很好,要么眼前的瓷器是假的。

这些细节结合在一起让林跃不敢判定眼前的瓷器是真的还是假的,虽然他很希望眼前的这瓷器是真的,那后面的就省事了。

为了验证真假,他还要查看一下足底,这是最后看的地方。雍正时期的粉彩真品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而且那个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的款识多为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写篆书和四字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qiàn)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很是明显。

林跃拿起瓷瓶看了一下足底写着六个小字:

大清雍正年制。

底款为六字篆书青花款,款识无边框。

虽然是篆体但并不足以证明是假的,篆体很少用但并不代表不用。

林跃有些为难了,很多地方都证明是真的,但是小的地方却有些疑惑,不像是真的,但又无法当做是假的确凿证据。

判定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艰难的鉴定(1)

林跃一阵头痛,他又看了一遍整件瓷器最后还是无法确定是真是假,最后只能无奈的放弃,时间有限,先看其他的瓷器,看完了再说。现在他还不能使用异能,异能无法支撑他看完时间瓷器,必须在十件瓷器中排除几个确定是假的瓷器,然后再在存在疑点的瓷器中用异能确定真假,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不过这样的预想是在时间充裕情况下的,在只有半个小时的情况下,他只能尽可能多的查看瓷器的真伪,然后在时间不够的最后,用异能迅速扫视剩下的瓷器。

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些。

正当林跃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注意到足底的一个很容易忽视掉的印记,让他不禁一愣,随即变得兴奋起来。

假的,这肯定是假的!

那个印记分明是现代轱辘车的痕迹,贺常和告诉过林跃,轱辘车是瓷器行业修胎用的电动专业工具!

竟然有轱辘车的痕迹,这肯定是修胎的时候不小心遗留下来的,这一条注意将前面所有真的证据全部推翻。

妈的,仿得真好啊!

看来民国时期的高人不少啊!

差一点就上当了!

林跃忍不住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要是没发现这个印记不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不定会白白的消耗异能所需的精神力,使得精神力提早的用完,这样就危险了。

幸好提前发现!

林跃微微松了口气,将瓷瓶放下,继续看下一件瓷器。

第二件瓷器让他花了四分多钟,两个瓷器就花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这绝对是不能原谅的,所以他必须快!

第三件瓷器,清康熙年间的正古粉彩八仙点颌杯。

林跃看了看瓶底的落款“大清康熙年制”,心里就有了判断。

假的!

康熙时珐琅彩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风格很华丽。只有到雍正时期才将珐琅彩与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形成了以白地彩绘为主的清丽雅致的面貌。粉彩瓷器同样得到惊人的发展,并成为釉上彩的主流。粉彩使用了康熙晚期始从国外进口的胭脂红,改变了古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从而使每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感,显得更为娇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