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3 / 4)

加入书签

自己门头也不算矮,这山望着那山高,恨不得世上好事全让她们占尽。西府里二太太也是个糊涂的,知道她姑母有这心思,就该断了来往才是。哪家愿意拿自己的姑娘去给人做小?真有这样当娘的,要不是傻,就是心里有十成把握,将来姑娘能后来者居上。”

祖母看事一向透彻,受她教导多年,清圆耳濡目染,现在才能这么游刃有余。不过这些扫兴的事,暂且不去说他了,她拿通条拨了拨炉火,一面道:“守雅收拾了上京的别业,明年打算搬到那里去住,也免得往来奔波。可我放着您和祖父在幽州,不能放心,到时候咱们一道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祖母却摇头,“既然出嫁了,就该有个出嫁的样子,没听说把娘家带着一块儿走的。你们小夫妻恩爱,回头有了喜,我去看顾你倒是个名目,否则叫我胡乱住到你们家去,那我是断乎不能去的。”

老太太的练达,不单是对付老太爷时的直击要害,更多是对人情世故的解读。姻亲中再好的关系,也经不得朝夕相处的磋磨。小夫妻间难免偶尔拌嘴,气头上话赶话的,就要找亲近的人告状。娘家人心疼,自然帮腔,小事反倒闹大了。所以姑爷岳母也好,婆婆儿媳也好,定要适当地远着,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

清圆便也不强求了,只是笑着说:“祖母想得长远,等我有喜才来,那且有日子了。”

老太太笑吟吟道:“快得很,天儿一放晴,我就上护国寺替你求神符去。”一面感慨,“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么,小时盼大,大了盼成家,成家了盼子孙,这么一天天地,一不小心就老了。”

清圆年纪不大,但听了祖母这番话,竟也能感同身受。自己算是走过一小半来了,盼子孙早了点儿,只一心思念那个奔赴上京的人。

老太太见她心不在焉,笑道:“可是记挂姑爷?你们才成婚就分开,朝廷这上头办事不厚道。”

清圆有些不好意思,低头抚着手炉道:“眼看要过年了,殿前司的差事多得忙不过来,必要他去坐镇才好。我也不是记挂,就是他人一走,心里空落落的。”

老太太却很欣慰,他们夫妇感情深,这是盲婚哑嫁下难以促成的美满。早前还说沈润算计深,步步为营谋来了这场婚事,如今看看,有些缘分就得靠手段,要是听之任之,现在便是各在东西,各谋前程。

这头祖孙正喁喁低语,一个婆子从中路上过来,停在廊下向内回禀:“老夫人,才刚有个人老在咱们府门外头打转,门上小子出去问了,说是谢家的人,求见咱们大姑娘。”

老太太一听便冷了脸,“谢家人?都闹到这步田地了,怎么还敢登门?这回又是打的什么主意,又想算计谁?”老太太站起身道,“把人打发了,就说姑娘才大婚,头三个月里不见那些晦气的人。”

婆子应了个是,“那人想是知道姑娘不会见,另让小子传了话,说谢节使病得不轻,求姑娘念在骨肉一场的份上,回去看看。”

清圆也站起身来,一时有些怔忡,“好好的,怎么说病就病了?”

老太太忖了忖道:“估摸着上回石堡城一战大伤元气,回来又不得圣人待见,心思一重便病倒了。人到缠绵病榻的时候,想事情比以往更深些,或者就想到了你,你究竟还是他的骨肉。”

老太太从不阻止孩子认祖归宗,只因先前谢家老太君闹得太过了,她也觉得这条路断了干净。但眼下又不同,清圆和谢老太太隔了一层,与谢纾却是嫡亲的父女。谢老太太的死活可以不去过问,到了谢纾身上,便需要再合计合计了。

不过清圆办事向来决断,她扬声吩咐婆子:“你传话给那个送信的人,就说是我说的,我与谢家再无瓜葛,往后谢家有什么事,都不必上我这里来报信儿。”

婆子领了命匆匆去了,陈老太太道:“谢节使到底是你父亲……”

“祖母别心软,谁知道这里头有几分真假。倘或又是他们耍的手段,我糊里糊涂回去,岂不正中他们下怀?”

然而话虽如此,心里若说半点没有波动,却也做不到。只是嘴上闭口不谈,在陈府上陪着祖父祖母吃了饭,下半晌才返回指挥使府。

将要入夜的时候,她已经预备歇下了,外头周婆子进来回话,说谢府上大姑娘和大爷来了,正在前厅候着夫人呢。她听了心头一沉,知道清和是等闲不肯来当说客的。还有正则,他是府里长子,一向不拿她这个妹妹放在眼里,今天两个人一道来,想是老爷当真不好了。

她呆站在那里,眼前划过那个陈府外吃了闭门羹的身影,细想起来仍觉得怅惘。其实谢家人原可不见的,但既然清和来了,总不好做绝。便让红棉重新替她梳妆,打扮停当了方往前厅去。

正则在厅房里搓着手来回踱步,一忽儿往外头探看,一忽儿瞧清和,“大妹妹,你说四妹妹会不会见咱们?”

清和脸上木木的,连眼神都是木的,凉声道:“见不见我可说不准,倘或不见,也有她不见的道理,横竖咱们怨不上人家。”

上回老太太和太太带着人来大闹婚宴,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