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长兄在上(重生) 第79节(1 / 3)

加入书签

顾熙儿吃罢早饭后无事, 就坐在庭院里晒暖。栀子兴冲冲蹲在一旁烧红薯吃。炭盆燃的很旺, 木柴噼里啪啦的,有一股淡淡的树木香味。

杜若问栀子,“能烧熟吗?”

栀子笑起来, “如何不能。杜若姐姐就等着吃吧。”

杜鹃从屋子拿了个缎面绣海棠花薄被出来, 盖在顾熙儿的双腿上。

她唠叨道:“冬日到底寒冷。姐儿要经心一些,别冻着了。”

顾熙儿笑着摇头:“我不觉得, 太阳晒在身上还是挺舒服的。”

杜鹃却不依:“舒服是舒服, 但也要小心寒气入骨。”

茉莉也跟着帮腔:“杜鹃姐姐说的有道理。”

茉莉是有些医术在身上的, 她这样一说, 自然没有人再反驳。就连顾熙儿也是信任了几分。

孙桂花过来找顾熙儿玩耍。她看到栀子在烧红薯,也凑上前去帮忙。

顾熙儿和孙桂花说话,“你奶奶在家里干什么呢?”

“做冬袜。”孙桂花拿了火钳正在给红薯翻面,说道:“我奶奶说,还要给你做一双呢。里面填充上厚厚的棉花,就不会冻脚了。”

她们全家也搬来了小姐身边住。房屋也比原来好了,宽敞又明亮。奶奶说,这都是托了小姐的福。

顾熙儿杏眼弯弯:“你回家了帮我谢谢你奶奶。等她做好了冬袜,我就穿在脚上。”

金大娘对她好,她都知道的。

孙桂花人小嘴馋,头都不抬,眼睛直盯着红薯瞧。

她小脑袋连点,甚至有点敷衍:“好的,好的。”

满院子的人都被孙桂花逗笑了。

顾熙儿一边笑,还一边和孙桂花说话,“小桂花,你三姐姐的嫁妆绣好了吗?”

孙桂花的三姐姐也就是她的堂姐孙杏花,是金大娘三儿子的大女儿。

乡下人都订婚早,孙杏花也早早说下了人家,单等着过了年就嫁过去。

“还没有。”

孙桂花问了栀子一句,“红薯烧好了吗?”然后又扭头和顾熙儿说话:“杏花姐姐还在做绣鞋面……她出嫁的衣衫都绣好了。”

顾熙儿“哦”了一声,发感慨:“杏花做起针线活来真是麻利。”

女子的嫁衣都是自己选布料,剪裁之后再绣上喜庆的花样或者鸳鸯戏水、合欢花开等等。

以求夫妻恩爱,和美一生。

杜鹃看着顾熙儿的状态,欣慰的很。

她家姐儿自从离开了顾家,脸上的笑容多了,睡觉也比以前香了,就连每顿饭菜都能比以往多吃一碗。

院子角落种了棵红梅,长的极好。枝干遒劲,花骨朵饱满。单等着严寒风雨到来,好应势盛开。

日子匆匆如流水,过得极快。

转眼就到了年底。

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一下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极冷却也极美。红梅也开了,很美,带着淡淡香味。

顾慎是除夕夜当天过来的延庆。他陪了顾熙儿一整天,到了晚间才离开。

顾熙儿冒着风雪出门去送顾慎,看他坐上了马车还和他招手:“长兄,雪天路滑,你路上要多注意安全。让马车也走的慢一些。”

顾慎点头,“我都记下了。你赶紧进屋里去。外边太冷了。”

栀子撑着油纸伞站在顾熙儿身后,等顾慎的马车跑的看不见影子了,和顾熙儿说话。

“小姐,大少爷对您是真好。大少爷在衙门做官应该挺忙的,而且从京城到延平还特别远,就这还隔三差五的过来庄子上来看您……刮风下雨也没有间断过。”

“是呀。”顾熙儿低头去看脚下的门槛,“长兄对我是挺好的。”

她杏眼圆?蒊溜溜的,和栀子说起年岁的事情:“等过了年,我虚岁就满十三了,是个大姑娘了。”

栀子笑起来:“我比您还大两岁呢。”

守门的两个护卫拱手给顾熙儿行礼。

顾熙儿摆手让他们起来。

她抬脚迈过门槛,上了转角游廊,准备回去准备些新年礼物了,好送给父亲、母亲和薇姐儿、长兄等人。长兄和她都说好了,等大年初一过去,让她回去通州顾家给母亲拜年。

顾熙儿满口答应下来。

她过来延庆也有四个月了,虽然常常和母亲通信,但见不着面,还是很想念的。

顾老夫人不喜欢她,她大不了就不往顾老夫人面前凑,只陪着母亲说话。

梅花开过便是迎春,新的一年来临,春天也紧跟着要来了。

宋氏见了顾熙儿自然开心,拉着她的手都舍不得松开。

家里女孩子长大了,当长辈的总要操心其婚事。顾老夫人已经开始满燕京城给白薇寻找好人家了,宋氏自然也想到了顾熙儿。

宋氏神神秘秘地:“熙姐儿,你觉得你二哥哥人怎么样?”

郑氏已经不止一次找她说过熙姐儿和顾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