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73节(1 / 2)

加入书签

在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里,林琴就是其中的少部分人。

这一部分人觉得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再继续学习努力、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了。

总而言之,就是非常容易满足。

要是换个十几年之后的说法的话,就是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好工作,而这个人对于这份工作的工作能力也没有花说。

于是就可以躺平了。

每天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其它时间就用来找快乐了。

林琴就是这样的人。

最开始食品厂刚刚成立的时候厂里一共才二十几个人,施向南给她安排了在当时也算是比较重要的管着仓库的出入货物的工作。

那时候的西施食品厂可没有自己承包土地种植原材料的。

全都靠收购。

这个工作不能说不重要。

林琴做的很好,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但也到此为止了。

后来厂子一再招人、扩大,甚至联系了附近的农户开始尝试合作,施向南每次开会的时候也没有落下林琴,她也都是在位置上听着的。

知道食品厂要搞产供销一条龙、要跟农户合作种植食品厂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

按理说,她早就应该想到了,一旦食品厂自己承包合作的农户开始生产原材料之后,那原来的收购原材料这一渠道在西施食品厂的重要性一定会降低。

这是很明显的。

基本食品厂的职工们人人都看得出来。

林琴那会儿还算是食品厂学历比较高的那一批职工,她脑子又不笨,不可能没有想到。

可她从来没有想过提出要调去别的岗位工作。

连最开始在云山县城的大街上沿街叫卖、为食品厂搞零售工作的几个结了婚的女同志们,随着食品厂不做零售了,也都各自想到了别的出路,并且主动找施向南说了自己的想法。

施向南也根据谈话内容、她们各自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给她们都调动了合适的岗位。

王招娣、蒋丽丽……这几个人现在有的在市里的公司里,有的在大食品厂里,早就不再是需要沿街叫卖、卖嘴皮子和体力做最辛苦的工作的时候了。

五个人,其中有四个都做到了坐办公室里处理业务、要不也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出去谈业务,谈成一次的提成是非常可观的。

尤其是周玉芳,她工作很拼很努力,当然,她的工作也给了她同等的回报。

这才几年的时间,她已经在市里头买房子了。

说出去谁不羡慕呢?!

呃,或许林琴就是不羡慕的那一批。

因为她还在小食品厂里,工作内容还是最开始那些。

她每天工作完成了之后就去阅览室里借小说看,武侠看完了看言情……

都看完了还能再看一遍。

反正专业的工具书她是碰都不碰的。

就是为了愉快地玩耍。

施向南也自己这个曾经给过她帮助的老同学认真谈过。

林琴说,她爸妈就她一个孩子,他们觉得她现在在西施食品厂工作已经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好工作了。

这在他们看来已经很好了。

他们对她的期望就是别被辞退、能一直做这份工作。

也不需要她努力升职啥的。

因为西施食品厂随着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市里头开了大厂、开了公司。

林琴的父母明说了他们就她一个孩子,希望她不要跑得太远,就在县城里就挺好的。

再加上林琴沉迷看各种小说。

本来也对学习不感兴趣。

她跟父母谈话没有任何分歧,相反,双方的目标还挺一致的。

就,大家就这么说好了。

人各有志。

施向南不可能强迫任何人必须打鸡血、上进。

就是她的血脉至亲都不可能,更别说林琴跟她只有同学关系了。

人家自己想好了自己未来的路,家里人也支持她的选择。

那她作为同学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只能尊重、祝福了。

不过两个人的同学情倒是没有因为工作原因疏远什么的。

只是施向南现在在市里头的时候更多一点。

两个人早已经不是施向南最开始带着麻袋进县城卖瓜子、借住在林琴家里。

两个人一天三顿饭都在一起吃的时候了。

见面少了,两个人再见面的时候可以聊的话题会变少,这也是一定会发生的。

施向南倒还好,她看林琴也没有觉得别扭或者尴尬什么的。

这不,知道她回来了,她还笑眯眯地过来跟她说,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给她发请帖,她也要去喝喜酒、吃喜糖的。

施向南有点想笑,她点点头开玩笑说:“请帖肯定有你一份,这个份子钱你是肯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